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显示产业荣景可期 台湾厂商亟应清楚定位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1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田裕斌台北18日电)显示产业俨然成为21世纪各国竞相发展明日之星,据资讯工业策进会市场情报中心( MIC)调查,到2007年整体显示产业出货量将达 11.04亿台。台湾虽然在总产量上居世界领先地位,不过缺乏如夏普(SHARP)、三星(Samsung)领导级大厂,为未来产业发展隐忧。

资策会 MIC副主任秦素霞认为,在未来数位娱乐趋势带动下,显示产业势必为贡献极大产值的明星产业;不过,观察台湾在产业炼上的定位,仍多半以替国际大厂代工为主,目前日本在产业上游仍垄断多项关键零组件技术,台湾如不尽快找出定位,将逐渐丧失目前优势。

据MIC 统计,桌上型电脑显示器部分,液晶萤幕今年整体出货量将以6800万台首度超越传统CRT( 映像管)萤幕的6100万台;预估到2008年,液晶显示器出货量将扩增为 1亿3500万台,是CRT萤幕的4.82倍。

最具潜力的市场不仅于此,用于手机萤幕的中小型面板也炙手可热。据MIC 统计,今年全球手机出货量将达 5亿5400万支;到2008年,出货量更将达7亿200万支。

工业技术研究院产业经济与资讯服务中心(IEK )统计也指出,受到面板、手机、数位相机等资讯产品需求持续发酵与平面电视数位化风潮带动,虽然7、8月面板价格急速下滑,但在上游零组件厂将配合降价压低成本的趋势下,显示产业营收仍能维持一定水准。

IEK统计,今年台湾第二季平面显示产业的产值约为新台币2061亿元,较第一季成长20.3%,其中面板产业就占了近七成五,为1268亿元,成长幅度也有18.6%。而大型面板受降价压力影响,产值仅较上季成长15.7%,不过中小型面板则在彩色手机面板需求畅旺的加持下,成长率达42.9%。

事实上,在日本厂商逐渐退出大尺寸面板的竞争市场后,台湾厂商相当有机会在显示产业领域与韩国一较高下。台湾厂商累积多年来代工的丰富经验,加上在整体资讯产业,包括上游的IC设计、晶圆代工,到下游的封装测试、组装等,都可对显示产业形成产业炼上的完整技术支援。

不过,秦素霞认为,相对于韩国对于显示产业的积极切入,台湾厂商反应显得迟缓许多。以韩国为例,光是TFT-LCD的聚落就有坡州、天安、三星等 9个园区共737 家厂商进驻;预计到2008年总投资金额达6330亿韩元(折合新台币约187亿元),其中,政府出资即占40%。

韩国厂商也加速拓展投资的深度与广度,以三星为例,目前已在全球 9个国家设立了16个研发中心,涵括欧美与亚洲,以争取全球研发人才,竞逐品牌市场。

反观台湾,虽然南部工业科学园区已形成光电聚落,但在厂商方面,无论是上游的面板厂奇美电子、友达光电,抑或下游的品牌厂明基(BenQ)、东元等,从资讯(IT)领域跨到消费性电子产品(CE)的起步都嫌太晚,加上CE产品杀价竞争激烈,若无法建立自己的品牌,并在产品上出奇制胜,将难以在产业中创造一片天。

此外,关税问题也是台湾厂商急需尽速布局的重心。秦素霞表示,虽然对于资讯通讯产业各国大多已取消或以低税率方式因应关税问题,不过在电视方面,各国却动辄设立 8%至20%的关税门槛,对于各厂商未来液晶电视销售版图的拓展,设下无形壁垒。

因此,在电视产品毛利率仍有 25%的此时,虽然各地人工成本不尽相同,但世界各大厂商仍竞相在全球各地设立制造据点,以在关税问题上抢占较佳战略位置;相形之下,台湾厂商依旧以西进或南进为主的代工思维,显得短视许多。

秦素霞直指,中国大陆显示器产业的代工能力已逐渐追上台湾,台湾厂商若不思在技术层面上有所突破,而在现有基础上故步自封,目前仍维持的竞争优势,将逐步被其他国家赶上。

秦素霞同时点出,台湾厂商在产业前景将出现变化之前,应加速确定自身未来在产业炼上的定位,是要发展自有品牌,还是专研于代工技术,这将是台湾厂商能否继续在显示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关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