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凯泽案 美台关系转捩点?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21日讯】﹝据亚洲时报康若晔撰文﹞美国国务院前亚太事务副助理国务卿唐纳德·W·凯泽(台译:凯德磊)被控“私访台湾”,引起轩然大波。台湾官方对此案表现低调,力求大事化小,坊间则看法纷纭;有评论认为,凯泽案是吹响美台关系生变的前哨,后续发展可能于台湾不利;也有说法直指事件涉及美中台三方关系,凯泽案是美国送给刚完成权力移交的中国的献礼。

凯泽案疑云重重,事件发展至今存在许多不合理处。以凯泽在外交领域超过三十年资深经历,不可能不清楚美国情报界与他国交流惯例及红线;但据联邦调查局(FBI)的诉状中,证据确凿,包括凯泽到台湾的航班、旅馆,甚至刷卡购物消费金额都一清二楚;老于世故又熟于情报的凯泽,除非突然脑筋不正常,否则不可能不洞悉“凡走过必留下痕迹”的道理。

据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包润石表示,国务院早在数月前就已知悉凯泽案,但为何在这几个月中各方未曾有任何消息传出,直至日前才透过美国媒体大篇幅报导爆出凯泽案。不论是谁在背后操纵,事件泄露时机及手段都透露出不寻常之处。

美国联邦调查局在诉状中,并没有说明凯泽具体泄密给台湾的事证,仅以“隐匿行程”起诉,但交保金额却高达五十万美金,还被限制出入华府,并以脚环随时掌握其行踪。仅以“隐匿行程”之罪,联邦调查局却视凯泽如间谍案犯,其中的不寻常,也引起高度关注。

最后一项不合理是刻意突显的英雄难过美人关题材。从美国媒体一开始的猜测性报导,到后来台湾媒体不求甚解的追风下,凯泽一度被影射为落入台湾女间谍的“美人计”中,甚至有台湾电视媒体以“仙人跳”(即以女色诱人入局并向之勒索)来形容凯泽案,使事件蒙上一层浓浓的粉色八卦,也引起了一般民众广泛注意。

据台湾国立台湾大学教授石之瑜指出,进入国安部门的人照理不会用本名,而是使用新的工作名称;但在凯案中,各方争相报导的都是女情报员的真名,石教授不禁要问“是工作名称制度不采用了吗?还是什么原因让本名曝露了呢?”隐藏在这些问号的背后,答案恐怕是有只看不见的幕后黑手,刻意将事件的重心引导渲染成为桃色关系。其目的何在,有待观察。

以上种种疑点,都使凯泽案成因众说纷纭。

台湾官方清楚一旦处理不当,凯泽案可能为美台关系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在第一时间力求淡化此事。媒体报导,一位台湾政府高层人士指出,台湾官员与美方交换文件是常有的事,凯泽交付给台湾国安局的资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因此认为凯泽事件并不严重。外交部长陈唐山更肯定的说,凯泽事件绝对不会影响美台关系。

但据美方熟悉对台政策人士圈流传着一种说法,表示凯泽案内情十分不单纯,“可能还会有四、五个人陆续被逮”;另外美国国务院高层也有消息传出,要求大家“勿对凯泽案发表看法”,否则会有麻烦。显示美国政府某些部门的态度并不如台湾政府所希望,认为凯泽事件并不严重。

台湾淡江大学美国研究所所长陈一新在接受广播媒体访问时即表示,凯泽案可大可小,端看台湾政府的反应。他认为凯案的发生,不排除是因为美方认为陈水扁政府在例如公投、制宪、正名等不符合美方利益的议题上,冲得过头,让美方感到压力,因此藉凯泽案给台湾一张黄牌警告。若台湾政府仍一意孤行,则自凯泽案起美台关系生变并非空谈。

国民党侨选立委孙国华在接受英文媒体采访时更直言,凯案是美国为了向中国大陆清楚表示,美方有足够能力掌握台湾的一举一动。孙国华认为,总统大选后民进党政府透过传播媒体影响美国政府观点甚深,造成中国方面有个印象,认为华盛顿已丧失对台湾的控制,因此美方有心藉由凯泽案向中国传达“台湾仍在美国掌握中”的讯息,而不需要透过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对于各方针对美台关系生变的揣测,中山大学美国中心主任廖达琪则认为“还好”。廖达琪刚从美国访问一个月返台,她认为全美目前弥漫在浓厚的选举气氛中,看不出来美方在选前时刻有任何执行外交重大措施的需要。廖达琪认为,凯案“主因还是在美方内部人事倾轧上”。

台湾国安和外交体系作业上的矛盾,及美方在台疑布有暗桩,这些过去外界难以知悉的情报内情,都因凯泽案而被摊在阳光下受全民检验。单就监督效能而言,或许不是件坏事;但对美台关系整体利弊来说,却又未必是件好事。姑且不论幕后那只黑手究竟是谁,凯泽案带给美方官员、情报人员乃至专家学者的教训,头号警语便是更加谨言慎行。寒蝉效应下,台湾未来取得情报资讯的管道势将缩减,这对过去深耕美国情报的台湾来说,恐怕是比不确知的美台关系生变与否更足以令人忧心,也是凯泽事件到目前为止对台湾最大的创伤。

至于如何将风险控管掌握得宜,在尊重美方调查之余,台湾部分长期以来在过去丝毫见不得阳光的保守单位,有必要借此机会进行重整及调整操作手法,否则“凯泽案”在未来可能只会多,而不会少。(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