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凱澤案 美台關係轉捩點?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21日訊】﹝據亞洲時報康若曄撰文﹞美國國務院前亞太事務副助理國務卿唐納德·W·凱澤(台譯:凱德磊)被控「私訪台灣」,引起軒然大波。台灣官方對此案表現低調,力求大事化小,坊間則看法紛紜;有評論認為,凱澤案是吹響美台關係生變的前哨,後續發展可能於台灣不利;也有說法直指事件涉及美中台三方關係,凱澤案是美國送給剛完成權力移交的中國的獻禮。

凱澤案疑雲重重,事件發展至今存在許多不合理處。以凱澤在外交領域超過三十年資深經歷,不可能不清楚美國情報界與他國交流慣例及紅線;但據聯邦調查局(FBI)的訴狀中,證據確鑿,包括凱澤到台灣的航班、旅館,甚至刷卡購物消費金額都一清二楚;老於世故又熟於情報的凱澤,除非突然腦筋不正常,否則不可能不洞悉「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的道理。

據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包潤石表示,國務院早在數月前就已知悉凱澤案,但為何在這幾個月中各方未曾有任何消息傳出,直至日前才透過美國媒體大篇幅報導爆出凱澤案。不論是誰在背後操縱,事件洩露時機及手段都透露出不尋常之處。

美國聯邦調查局在訴狀中,並沒有說明凱澤具體洩密給台灣的事證,僅以「隱匿行程」起訴,但交保金額卻高達五十萬美金,還被限製出入華府,並以腳環隨時掌握其行蹤。僅以「隱匿行程」之罪,聯邦調查局卻視凱澤如間諜案犯,其中的不尋常,也引起高度關注。

最後一項不合理是刻意突顯的英雄難過美人關題材。從美國媒體一開始的猜測性報導,到後來台灣媒體不求甚解的追風下,凱澤一度被影射為落入台灣女間諜的「美人計」中,甚至有台灣電視媒體以「仙人跳」(即以女色誘人入局並向之勒索)來形容凱澤案,使事件蒙上一層濃濃的粉色八卦,也引起了一般民眾廣泛注意。

據台灣國立台灣大學教授石之瑜指出,進入國安部門的人照理不會用本名,而是使用新的工作名稱;但在凱案中,各方爭相報導的都是女情報員的真名,石教授不禁要問「是工作名稱制度不採用了嗎?還是什麼原因讓本名曝露了呢?」隱藏在這些問號的背後,答案恐怕是有只看不見的幕後黑手,刻意將事件的重心引導渲染成為桃色關係。其目的何在,有待觀察。

以上種種疑點,都使凱澤案成因眾說紛紜。

台灣官方清楚一旦處理不當,凱澤案可能為美台關係帶來嚴重影響,因此,在第一時間力求淡化此事。媒體報導,一位台灣政府高層人士指出,台灣官員與美方交換文件是常有的事,凱澤交付給台灣國安局的資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因此認為凱澤事件並不嚴重。外交部長陳唐山更肯定的說,凱澤事件絕對不會影響美台關係。

但據美方熟悉對台政策人士圈流傳著一種說法,表示凱澤案內情十分不單純,「可能還會有四、五個人陸續被逮」;另外美國國務院高層也有消息傳出,要求大家「勿對凱澤案發表看法」,否則會有麻煩。顯示美國政府某些部門的態度並不如台灣政府所希望,認為凱澤事件並不嚴重。

台灣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所長陳一新在接受廣播媒體訪問時即表示,凱澤案可大可小,端看臺灣政府的反應。他認為凱案的發生,不排除是因為美方認為陳水扁政府在例如公投、制憲、正名等不符合美方利益的議題上,衝得過頭,讓美方感到壓力,因此藉凱澤案給台灣一張黃牌警告。若台灣政府仍一意孤行,則自凱澤案起美台關係生變並非空談。

國民黨僑選立委孫國華在接受英文媒體採訪時更直言,凱案是美國為了向中國大陸清楚表示,美方有足夠能力掌握台灣的一舉一動。孫國華認為,總統大選後民進黨政府透過傳播媒體影響美國政府觀點甚深,造成中國方面有個印象,認為華盛頓已喪失對台灣的控制,因此美方有心藉由凱澤案向中國傳達「台灣仍在美國掌握中」的訊息,而不需要透過武力解決台灣問題。

對於各方針對美台關係生變的揣測,中山大學美國中心主任廖達琪則認為「還好」。廖達琪剛從美國訪問一個月返台,她認為全美目前瀰漫在濃厚的選舉氣氛中,看不出來美方在選前時刻有任何執行外交重大措施的需要。廖達琪認為,凱案「主因還是在美方內部人事傾軋上」。

台灣國安和外交體系作業上的矛盾,及美方在台疑布有暗樁,這些過去外界難以知悉的情報內情,都因凱澤案而被攤在陽光下受全民檢驗。單就監督效能而言,或許不是件壞事;但對美台關係整體利弊來說,卻又未必是件好事。姑且不論幕後那只黑手究竟是誰,凱澤案帶給美方官員、情報人員乃至專家學者的教訓,頭號警語便是更加謹言慎行。寒蟬效應下,台灣未來取得情報資訊的管道勢將縮減,這對過去深耕美國情報的台灣來說,恐怕是比不確知的美台關係生變與否更足以令人憂心,也是凱澤事件到目前為止對台灣最大的創傷。

至於如何將風險控管掌握得宜,在尊重美方調查之餘,台灣部份長期以來在過去絲毫見不得陽光的保守單位,有必要藉此機會進行重整及調整操作手法,否則「凱澤案」在未來可能只會多,而不會少。(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