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油荷包满 民众大失血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23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陈中兴╱专题报导

过去1年多,台湾消费者饱受油价上涨之苦,除了国际原油大涨之外,油品市场上的“第三者”:台湾埃索环球石油公司撤出台湾市场,恐怕也是重要原因。

“石油管理法”2001年通过立法,同年12月26日开放油品进口,2002年起油品市场开放自由化,美商爱克美孚公司(EXXON )透过新加坡子公司转投资的台湾埃索环球石油公司风光在台设立,并于2002年3月进口第1船汽油抵台,在完成安全储油存量后,4月初开始对台湾市场供油。

台湾埃索存在时很短,从2002年4月开始供油,到2003年7月中旬退出市场,存在时间仅1年余,但这段时间却堪称台湾油品市场竞争的黄金时代。

在当时包括中油、台塑、埃索等3家供油商,希望透过取得价格主权,吸引加油站加盟信心,于是掀起数波撼动舆论的价格战。

在2002年9月,埃索下令中部13座加盟站汽油大降每公升3元,消息传出,当天就使降价战火由中部延烧到全国,只见对手加盟站忙着应战,并透过加油站公会组织“劝阻”降价行为,直到1周后,埃索下令中部加油站缩小油价降幅,这波油价大战才告休止。

再看2003年4月份,台塑调降汽、柴油每公升各1元、0.5元,中油立即跟进;但埃索隔天决定加码调降到2元、2.5元,中油、台塑被迫奉陪。

埃索存在期间,油价战几乎每个月上演,价格之“乱”令人眼花撩乱,但这种市场的“乱”,正代表竞争事实。

当时,不仅3家供油商主动带领价格战,同时对加油站业者提出许多前所未有的“固桩”方案,例如中油曾提出让每家加油站油槽灌满,但不必立即付款的“赊账”方案,中油拿出多达30亿的赊账基金,供加油站通路使用,台塑也跟进,提出相同条件;中油在当时曾提出高达8000万元的赠品促销,赠品内容包括PDA、笔记型电脑在内。

美国堪称全球油价最便宜国家,且市场价格最能及时反映当时的原油成本,如果以中油公司油品出厂价(扣除所有税费、加油站毛利 )与美国油价相比,大约可看出国内的竞争态势,因为国内竞争愈激烈,中油的油品出厂价会贴近甚至低于美国油品平均出厂价(含加油站毛利在内 )。

以2002年8月20日为例,当时中油92无铅汽油出厂价为每公升新台币7.26元,美国各州加权平均后,当周同级汽油零售价扣除税负之后,含加油站毛利之出厂价8.61元,中油出厂价比美国平均价至少低11.5%。

到10月1日,台湾岛内竞争情势更加激烈,当时92无铅汽油国内出厂价7.64元,美国则高挂在9.07元,中油出厂价比美国平均价低了15.7%。但在2004年12月28日,埃索撤离台湾市场1年半后,中油92无铅汽油出厂价涨为11.45元,美国相同规格汽油含加油站毛利平均价为10.47元,台湾市场失去埃索的竞争压力后,果然使中油出厂价由低于美国15.7%,翻升为高于美国9.4%。

中油、台塑“双占”之下的台湾油品市场,究竟有无竞争?从上述这组数字比较之下即可看出梗概。

有趣的是,中油即使在2002年面临市场强大竞争,当年度上缴盈余仍达68亿元;2003年竞争力仍在,上缴盈余成长到101亿元,并且额外多提拨26亿元作为退休准备。

显然中油出厂价压低到低于美国炼油厂出厂价时,仍然不会赔钱,甚至可以多提员工退休准备,这种“稳赚不赔”功力,看在一般民间企业眼里,真是比神还神,让人弄不清楚,为何人事成本高得吓人,且属于国营体制的中油公司,居然可以在原油成本波动剧烈时,依旧保持高获利。

反观去(2004 )年国内油品市场,在缺乏竞争的基本形势下,全年中油共调涨6次油价,每次都在台塑石化全额跟进之下“顺利”调涨,除了消费者团体质疑、公平会调查之外,别无“第三者”对油品双雄的连番涨价行动祭出牵制动作,消费者自然也处于挨打局面;结果造就中油盈余创5年来新高,达260亿元。

美国市场自2002年起油价就处于上涨阶段,在过程中美国消费者骂声不断,在网站上、报刊上责备油商涨价的文章俯拾皆是;1位名叫“Joe Bob White”的硅谷连锁便利商店股东,2003年3月接受当地媒体访问时指出,他苦恼于油商抬高油价,油价上涨至今,不是店里得自己吸收,就是得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美国便利店可兼卖汽油 ),他痛恨自己的工作与大众荷包失血有关。

也有亚历桑那州一处网站表示,在这波油价上涨声中,炼油厂是最大赢家,在每加仑2.1美元的油价当中,有1/4以上是炼油厂赚走,产油国只比炼油厂多赚40%;相同状况似乎也发生在台湾。

美国人民平均国民所得将近台湾的3倍,但油价却比台湾便宜,即使涨到历史最高点,涨幅高达1倍以上,但此刻美国油价仍较台湾低上一截,台湾民众对高油价的反感,并非没有道理。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