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和《红楼梦》(二)

作者:宋闱闱
清 钱维城《夏华十二种(册)·萱花》。(台北故宫博物院)
font print 人气: 2309
【字号】    
   标签: tags: , ,

接前文

到康熙二十九年,曹寅子承父业,离开了紫禁城,下江南做官,先任苏州织造;康熙三十一年,转任江宁织造。

康熙第三次下江南南巡时,经过南京,下榻在曹寅的江宁织造府。曹寅的嫡母孙氏,当年小玄烨的奶娘,出来给康熙磕头。康熙当时拉着她的手,对周围的臣工感慨道:此乃吾家老人也!当时正是春天,厅堂前有萱草盛开,康熙手书“萱瑞堂”,赐给他的孙氏奶娘。所以,在《红楼梦》中,贾府除夕祭祀的祠堂,就写得笔墨详尽,且接连两处提到,此处有先皇御笔的匾额,还有御笔的对联。注意!康熙皇帝御笔亲赐的“萱瑞堂”,被曹雪芹幻影移形,写到了《红楼梦》里,就是原著第三回提到的荣禧堂的原型!

红楼梦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关于荣禧堂的描写,是以黛玉的视角描写的。金陵十二钗,真正第一个出场的人物,是林黛玉,可谓金陵十二钗之首。黛玉投奔贾府,拜见贾母和一干舅舅、舅母等长辈,经她的眼界打量,郑重其事地写了荣禧堂。

原文是这么写的:

“一时黛玉进了荣府,下了车。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黛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醢。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zàn​​)银的字迹,道是:

座上珠玑昭日月,
堂前黼黻焕烟霞。”

黼黻是什么呀?华美礼服上的纹理!这句非常巧妙地点明了——织造家的身份和职业。大清圣祖学问之渊博,对臣下的亲和体贴,跃然纸上!

曹寅在江南,除了继续兢兢业业于皇家织造事务,还多了一项风雅去向,他和文人墨客交往甚广。在此,插叙一个关于曹寅身世的轶闻。

曹寅和前明遗民顾景星,常常以舅甥身份诗文酬答,顾景星被曹寅称为舅舅。顾景星出生于湖北蕲春,其祖籍属于昆山大族顾氏,族中英才辈出,包括和顾景星同时期的顾炎武,从血脉上属于同宗,这顾家一族人皆为前明死忠粉。老曹家是东北沈阳那旮沓的,顾家怎么会有女子嫁给曹老爹呢?于是就有一种说法,说《红楼梦》一开篇,甄士隐家丢失的那个小女孩英莲(也就是后来嫁给薛蟠的丫鬟香菱),这个女子的命运暗藏了曹寅生母的身世,因为顾景星在战乱时期,曾经携家口从湖北蕲春回到祖宅,昆山千灯的顾家,以躲避战火。那么这个期间,家里也许就有小女孩被乱兵掳走,流落到了曹家,做了曹玺的妾室,生下曹寅。这个说法呢,也没有DNA验证,姑且存这么一说吧。

但从顾景星的《白茅堂全集》里,收录的和曹寅的诗文酬答,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情亲何缱绻,饯别倍踟蹰。老我形骸秽,多君珠玉如。深惭路车赠,近苦塞鸿疏。”(《怀曹子清》)曹寅赠送过顾氏路费、药资,又在其过世后,出资出版了顾景星的诗文全集。无论其中是甥舅之情,还是文人之间的情分,都反映出了曹寅在江南,和文人墨客交际深广,爱好文学这一点,也使得他被南方文人广为接纳,相处得格外融洽,为朝廷起到了安抚地方,稳定人心的作用,对康熙大帝收服南方民心,可谓功不可没。

责任编辑:李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颜回十三岁即拜孔子为师,学习、修身十分用功,二十九岁就头发全都白了。孔子曾称赞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不幸短命死矣”。 他去世的时候,孔子痛呼“天丧予,天丧予”。
  • 陈宣帝陈顼像,出自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公有领域)
    《历代名画记》是唐代张彦远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绘画通史,为后世研究中国美术史和传统文化留下了宝贵的史料。
  • 冥冥中有定数!唐代书生灵魂离体入了冥府,预知三年前程,还阳后果然灵验!书生灵魂离体所见,只预见他此生未来生命之果而未得其因;触发我们深入追索:命运安排的根据为何呢?那么命运不好的,又怎样能改命呢?
  • 有意思的是,子游问孝,孔子强调孝以恭敬为本(孝在于内心的敬爱);子夏问孝,孔子强调的则是外形(容色)的和悦。孔子的这些说法,不是相互矛盾,而是侧重点不同,相互补充的,要贯通理解。
  • “我以前,捉鲍鱼在全个村子是第一名,如果跟塔门老一辈的人说起我的名字都认识,就是最会捉鲍鱼那个!”年届七旬的塔门原居民黎雄(雄哥)回忆童年时光,语气顿时兴奋了起来,“我们没有东西吃,我就下海找吃的,捉鱼、虾啊、蟹啊那些⋯⋯”1950、60年代的塔门岛,千帆竞发,渔获满满,“我们吃不起面包的,是吃鲍鱼、吃海胆长大!”原来那时候的塔门,面包比鲍鱼还矜贵,真是让笔者大开眼界。
  • 孔子为学日深。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至周问礼于老聃,问乐于苌弘。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学《易》,穷理尽性,知天命之终始。这个时期,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逃往齐国,孔子也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但齐景公不能用孔子,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子,孔子逃回鲁国。经过这些磨练,孔子对人生、时世都看得清楚了,所以说“四十不惑”。
  • 五月薰风送暖,现代母亲节康乃馨当令,回想古代中国的儿女们送什么花给母亲忘忧呢?亲子深情是岁月摧残不了的至性,常在人心,光耀诗心。一起来看古代诗人孟郊和王冕献给母亲的诗。
  • 本章对比了政刑之治与德礼之治。大意是说:以政令来诱导,以刑罚来管束,百姓只是暂时地免于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若以德行来教化,以礼制来整饬,百姓有廉耻之心,而且归服,走上正途。
  • 说起修炼,对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来说一定不陌生,不论是远古时期黄帝的乘龙飞升,还是秦始皇、汉武帝对神仙的笃信,抑或是八仙得道、唐僧西行。中国的历史文化中的半壁江山,都与各朝各代的修炼者所留下的事迹息息相关。就连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些地名,也都和修炼者有着莫大的关系。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那些与修炼人有关的地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