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上海-台北是刘裕生熟悉感慨的航路

人气: 3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2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汪淑芬台北二十八日电)明天是两岸过年包机双向对飞历史性的第一天,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与台湾的台北、高雄都有飞机往返;遥想五十六年前,上海直飞台北是前华信航空总经理刘裕生熟悉的航路,却因政治因素使两岸航路中断超过半世纪,他感慨让两岸直航的路走得好辛苦。

民国三十八年初,刘裕生执行最后一次从上海飞台湾的任务后,上海很快就沦陷,这条航路也中断超过半世纪。

今年七十八岁的刘裕生是空军官校毕业,十九岁加入空军,二十岁就进入专机中队,担任载运当时中华民国在大陆各地区政府高级官员的飞行任务,他是半世纪前,国民党政府撤退时,民国三十七年底,最后一位驾驶中华民国军机离开北京机场的飞行员,也是最后一批从中国大陆飞来台湾的空军飞官。

刘裕生回忆,上海到台北是他熟悉的航路之一,有时一星期飞二到三次,当时专机中队的基地在南京,航路是南京起飞后,中停上海、福州两地上下客,再飞台北,降落松山机场。

谈到这条曾经熟悉的航路,刘裕生掩不住兴奋,他说,当年是驾着C47,也就是民间所说的DC3运输机,飞机是螺旋桨式,载客容量约二十人,飞行高度约五千到六千呎,和目前民航喷射客机能飞到三万多呎无法相比,速度也不快,上海到台湾约二个多小时,因飞行高度不高,飞行中途可以清楚看到台湾海峡。快到台湾时,也看得到淡水河,第一次到台北的印象是,人少、商店少,松山机场附近到了晚上一片漆黑,但看到水果摊上台湾生产的香焦忍不住流口水,因为在大陆少有机会吃到香焦。

刘裕生当年很喜欢来台湾出任务,有一个原因是只要飞来台湾,就会被安排在草山空军招待所过夜,空军招待所是日式建筑,连供应的餐点也是日式口味,让他感觉好独特。

刘裕生也谈到执行飞台湾任务的趣事,那时导航及通讯设备都很差,连航路都是自己买地图亲手绘制,机师都靠目视起飞与降落,有一次从上海飞嘉义,晚上到了嘉义机场时,却只见一片草地,竭尽所能也找不机场,只好先飞到台南机场,弄清楚嘉义机场的位置,再从台南飞过去。

政府开放到中国大陆探亲后,刘裕生也曾到过上海,只不过须经由第三地进入中国大陆,使得回乡的路曲折,刘裕生说,以现在的飞机速度,台北到上海只要一个多小时,但政治因素却让两地相隔变远,如今的包机虽然要飞经香港情报区,相较以往更省时间,事实上,两岸民间往来实在没什么好限制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