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苏建和案 李昌钰愿跨刀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4日讯】〔自由时报记者赖仁中╱台北报导〕据指出,国际知名鉴识专家李昌钰上月下旬来台时,有一个未公开的行程 – 和人权团体讨论“苏建和案”,并愿协助另觅国际最高水准的鉴识专家,对苏刀纹比对做进一步鉴定。

与会人士转述,全案关键在于对十多年前的工具痕迹(本案为刀纹比对 )鉴定所得的结果,李昌钰认为,只用刀痕来决定刀器的形状与类别,这种鉴定方式难度非常高。

而他证实,目前受理审查鉴定作业的中央警察大学,未依法院的期望找国际法医权威魏区博士等人加入鉴定,故如果国内的鉴定结果有所不足或被认为有瑕疵时,他愿意协助另觅国际最高水准的鉴识专家,对本案刀纹比对做进一步鉴定。

参与这项讨论会议的台湾人权团体人士,有中国人权协会理事长许文彬、常务理事苏友辰(苏也是苏建和案的义务辩护人 ),以及人本教育文教基金会人士等。

李昌钰会中指出,科学上的事实判断是有客观标准可循的,故他期望中央警察大学参与审查鉴定的人,将魏区博士去年3月前往高等法院出庭时所做的证词列入考量,整个审查鉴定工作才能周延。

魏区博士当时出庭时证词是,如果要对时隔十多年的工具痕迹做鉴定工作,也就是鉴定本案被害人骸骨残留的刀伤痕迹,鉴定人(或鉴识团队中 )必须具“法医病理学会”、“法医人类学会”、“法医X光学家”、“犯罪侦查学家”资格的人,如此才能做出正确的鉴断。

许文彬与苏友辰说,目前国内并未听说有具权威的“法医人类学”及“法医X光学”专家,无论是当初法医研究做出的鉴定结果,或正由中央警察大学所为的审查鉴定,所得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与正确性,势必引发争议,受人质疑。

据了解,当初法医研究所鉴定头骨刀纹认为,两名被害人共被三种刀械砍杀,推断凶手为二人以上;此结果不利被告,引起被告律师团异议,高等法院去年6月再嘱托警大协助进行“审查鉴定”,并希望警大以具备魏区博士所提资格的人组成鉴定团队,并于必要时商请魏区加入;警大去年9月回函法院表示,半年内会做出审查鉴定结果。

警大:对鉴定团队不公平

〔记者徐惠玲╱桃园报导〕中央警察大学科学实验室主任林茂雄强调,警大鉴定团队是由一群专业教授组成的,苏建和案鉴定报告尚未出炉,外界却有杂音,似乎嫌太早了点。

林茂雄指出,高院这次找警大协助鉴定物证,警大理当找一群具有专业、研究心得的教授组合成一支团队,团队内每一位成员则根据个人的专业领域,针对工作痕、血迹喷溅、物理等各方面去做研究,再针对法医研究所所做的内容评估。

林茂雄说,警大组成的鉴定团队人选,力求符合高院的要求,并且站在客观、科学的立场进行评估,该案的评估报告目前尚未出炉,但外界却已经有声音出现,这对警大的鉴定团队并不公平。他形容这就好像是厨师面都还没有煮好,但却已有人嫌面难吃的道理是一样的。

林茂雄说,苏建和律师团从民国八十年开始为苏等三人辩护,站在被告的立场,理当寻找对被告有利的说词。但是,他指出,法医研究所的鉴定评估应由谁去做,则是法院法官的权责,辩护律师怎可说谁适当?谁不适当?他质疑苏建和律师团已逾越自己讲话的角色了。

至于苏建和律师团建议,应找鉴识专家李昌钰团队中的鉴识专人魏区来鉴识苏案证物,警大认为,应由法院裁决,不该由警大决定。

苏刀 台湾首个3D复制证物

记者赖仁中╱特稿

苏建和案最终结果如何,整个焦点几乎集中在头骨刀痕的鉴定比对上,目前已经出现的行凶菜刀,重要性不言可喻,为此,这把菜刀已成为我国诉讼史上,第一个使用三D技术制出“复制证据”的刑事证物。

科技界指出,使用三D影像软体建立电脑模型,再复制物件的技术,过去多用在飞弹铸造、精密引擎铸造、手机原件等用途,如今把它拿来复制刑事证据,是开我国刑案侦审的先河。

复制菜刀的目的,是因为它是极其重要的案件证据,但随着时间愈久,它可能因而被侵蚀、腐化、甚至人为的破坏或疏失等,发生永久灭失的情况。

若干法界人士并认为,菜刀上面迹证,除事关被告生死外,更因本案为台湾刑事诉讼史上最重要的案件之一,所以诉讼中一切的资料,都应妥善保存,以便后人研究。

以三D复制技术来保全证据,作法包括,使用高倍率显微设备记录测量菜刀的表面型态、利用光学精密逆向面量测菜刀立体型态、利用电脑断层扫描仪记录菜刀内部型态、利用三D影像软体建立菜刀电脑模型、最后再利用快速原型制作系统复制菜刀。

复制工程去年间在台科大专家的操刀下完成。

无论苏案的终局结果如何,可确定的是,它在我国诉讼史上已具有不可磨灭的一页,这把菜刀和复制出来的同型菜刀,也势必被记录在我国诉讼史的“史册”之中。

“工具痕迹”鉴识 319案立大功

记者黄敦砚、赖仁中╱特稿

缠讼多年的苏建和三被告案,法医藉由从死者头骨的刀痕等“工具痕迹”,来判断凶器数量,引起外界对工具痕迹的好奇。

比对工具痕迹是刑事警察局鉴识科常用的鉴识方法,如震惊中外的三一九枪击案,刑事局鉴识专家就从弹头底部,发现制造者制作子弹时会留下特殊剪痕,经比对进而找出制造子弹嫌犯唐守义,工具痕迹在三一九案中立下大功。

但何以苏案的工具痕迹比对,难度很高呢?这是因为实物只有头骨刀痕,及一把菜刀,没有其他法医研究所推断出的刀械,可供比对,且骨痕也是十多年前的;故而,相关鉴定结论可说是“逻辑的推断”,也因而引发外界一些争议。

所谓工具痕迹(Tool Mark ),是一种物体与工具间经由刮、擦、碰撞、挤压等方式接触,在物体表面所形成的痕迹,最常见的有,用刀或利刃砍到骨头、被铁剪剪断的铁丝,以及被铁撬撬开的门窗、保险柜等,这些被破坏的骨头、铁丝或门窗,都会留下破坏工具本身具有的特殊纹痕。

刑事局鉴识专家说,以刀子为例,刀子使用一段时间后,一定会氧化或钝掉,这个改变就形成刀子的工具痕迹,试着以同一把刀子将一块豆腐切成十条,一定会在遭切的豆腐边,发现一模一样的条纹痕,而这就是工具痕迹。

一旦鉴识人员在物体上发现这些特殊纹痕后,若警方找到可疑凶器,便在显微镜底下进行比对,而因通常工具痕迹是像条码状一条一条的,检视二者的条纹痕迹有无相连接在一起,便可判断是否相同。

刑事局鉴识专家透露,有的工具痕迹可以成为独一无二的个化特征,跟指纹一样具有百分之百的证据力,可经由比对物体上的工具痕迹,进而确认是由何种工具所造成。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