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南亚海啸 国际医疗救援 台湾路竹会不缺席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月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黄旭昇斯里兰卡九日电)重大灾难发生时,人们发挥互助合作的精神最可贵。斯里兰卡在南亚海啸灾情中,许多儿童与老人失去亲人,家毁人亡的灾民等待中长期协助重建家园。台湾路竹会医疗团在这场世纪大灾难的国际援助行动中不缺席,除了医疗义诊,也将勘察灾情,提出中、长期援助计划。

台湾路竹会医疗团九日结束斯里兰卡海啸救灾,以野战医院规模的医疗团,此行一共为东部的巴地卡罗(四个难民营的三千五百位灾民,提供医疗服务,同时捐助斯里兰卡五十个货柜的白米。

尤其,这些距离首都可伦坡有六、七百公里的地区,曾经是政府军队与非政府军的武装军事区,历经战争炮火的民众,面对前所未见的海啸大灾难,灾民渴望的是可以重回安身立命的家园。

印度洋一场海啸,夺走斯里兰卡至少二万四千人性命。不过,因为贫穷,更让他们重建家园之路,更加艰辛。受到海啸袭击的沿海地区居民,绝大多数是经济条件不佳的民众。强烈的海啸,更让他们一无所有。所谓的难民营,就是集中在学校教室或帐棚中收容。

冰冷的地板、课桌椅或泥土就是床。入夜后,一家人蜷曲在一起席地而眠,没有灯光的教室,偶一抬头,仍可见到破瓦外的星空,空气中仍弥漫着霉味。在海水退去后,抢救出来的衣物与家当,成了唯一的财产。天气好的时候,广场的地板曝晒着五颜六色的衣物。

走访卡鲁凡奇谷地(KALUWANCHIKUDY)难民营,这里收容的儿童人数众多,却大多数都是祖父、祖母背着、抱着来医疗团看病的小病号。玛莎雅在海啸当天,抱着刚出生一个月的宝贝女儿逃过一劫,襁褓中的婴儿,浑然不知历经世纪大灾难。

在卡内基葛拉玛难民营(KANNAGIGRMAM)的一位产妇,更是挺着肚子逃命,想要护卫肚子中的新生命。海啸过后三天,小女儿呱呱坠地,她却面临重建家园的窘境。

乐观友善的斯里兰卡人,没有上课的孩子,在雨中光着身子嬉戏,更多的是感冒的小病号。花莲门诺医院医师王理刚发现,在难民聚集密度高的卡内基葛拉玛,小朋友身上已经发现有疥疮与恙虫。传染性皮肤病的防治成为公共卫生的课题。

腰酸背痛的灾民,随着灾后时间的拉长,病患人数也明显增加,王理刚医师研判是逃难与灾后整理家园的因素。挂号的志工陈韵珊说,灾民除了抱怨全身酸痛,也有部分协助搬运尸体的灾民,担心得到传染病。

外科医师王凤土也处理多起外科肢体受伤病患,部分是因为海啸时逃难受伤,加上难民营居住环境与卫生不佳,如果不及时处理,将受到感染威胁。持续性的干净饮水、疏散过渡密集的难民,成为重回家园过程中,首要课题。

短期的医疗义诊,帮助毕竟是有限的。路竹会长刘启群表示,感谢所有的医疗与志工伙伴,不辞艰辛长途跋涉,为灾民服务。物资方面,路竹会捐助的五十个货柜的白米,将在一月二十日从台湾装船,一月底抵达斯里兰卡。

刘启群也感谢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愿意提供部分经费,作为协助斯里兰卡灾民,中长期重建家园的经费。但是,各界的物资与捐款、人力必须整合,才能有效运用各界捐款,实际帮助当地儿童教育及灾民的居住环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