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香港上市在即 专家提醒风险

标签:

【大纪元10月13日讯】(大纪元记者李途综合报导)中国建设银行将于10月14日在香港招股,10月27日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其主承销商之一的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将向机构投资者开出1.29至1.87倍市净率(P/B)的认购意向价上下限,招股价则介乎1.42至2.27港元之间,将面向全球发售264.9亿股H股。

据证券时报报导,此次建行融资目标为61亿至77亿美元。

专家认为,中国金融业的风险是体制性的,历史性的。海外上市目的是为了圈钱,投资者应谨慎对待。

*在美上市企业九成垃圾股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导,截止今年6月底,在美上市的70多家中国企业,股价在3美元以上的只有7家,股价长期在1美元以下的有约50家。

股价在3美元以下的股票在美国被视为垃圾股。也就是说,在美国OTCBB市场上,90%以上的中国概念股已经沦为垃圾股。

*上市公司资讯造假多

证券导报文章认为,上市公司普遍存在造假、银行的连环担保、证券公司挥霍挪用保证金等等违规行为。如,捏造的股东会议、企业主管中饱私囊逃逸、内线交易、政府干涉、上市公司的市场策略及瞬息万变的法规等等,与全行业危机交织在一起,已严重损害上市公司的信用基础。

富比世分析指,中国股票热门却多有风险,金融市场有太多的问题。中国经济观察研究院公布一项调查指出,中国上市公司平均信任度指数仅达35.6。

金融界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的股市及上市公司,是以圈钱为目的的,存在许多潜规则,其运作方式有悖于国际证券市场法则,常常成为投资者的陷阱。

*42行长欲卷款外逃

中国银行业不断爆出银行职员贪污及贪官外逃案。

据10月争鸣杂志报导,9月中旬,中共成立了一个代号为“05-9”的专案组,调查、处理四大商业银行的42名省级银行分行行长集体外逃案。此案涉及坏帐、假账、贪污、挪用资金,高达740多亿元。外汇合22.3亿美元之巨,范围遍及13个省市地区。

据报导,42名省级银行分行行长计划在在10月1日前夕,分别组团以考察金融管理为名到香港,再以申请休假,到境外旅游为由外逃。逃往国有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美国和西欧国家。

*银行业危机日深

2005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的一份报告称,四大商业银行的省级分行有73家未交2004年的审计报告,其中工商银行19家,中国银行11家,建设银行16家,农业银行27家。

银行的不良债权一直成为外界关注的问题。中国对外公开的银行坏帐率为20%,而海外业内人士评估则为45-70%。

据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的报告称,至2004年12底,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累计不良资产值为32654亿元。

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则说,金融系统不良资产值,经审计、查核、究竟是多少、还拿不出一个较为科学、实际的数位。账目还是很混乱,资金非正常外流还在继续,党政机关小金库金额还在上升。

*专家提醒跟进要谨慎

一位长期在金融监管一线工作的人士认为中国的银行风险是体制性、历史性的。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导,英国的全球经济学主任达特博士(Dr Tapan Datta)指出,中国的经济现状掩盖了一些严重和潜在的缺陷,若使用标准分析方法分析中国经济执行状况将被误导,警告投资者慎重考虑投资中国。

最近访问过中国的全球机会资金的经理詹姆斯.汤姆森(James Thomson)同意上述观点。他说,私人投资者应该避免投资中国,低劳工费吸引已不再是竞争优势。如果人们过去的10年在中国投资,他预示将会损失75%。

赵紫阳经改重要智囊程晓农表示,中国经济统计资料其实为政治宣传成分居多,中国的社会结构是倒T型,90%以上的人都是在贫穷端。外国投资者勿一味陶醉在橱窗经济的假像中。

今年3月,中国建设银行原董事长张恩照因涉嫌贪污而下台时,伦敦金融时报专栏曾警告说,建行事件将让外界再度记起中国银行业不稳定的状态,即技术上已资不抵债,贷款飞速增长,从而不断积累新的坏账,并明白点出:“这些银行还不值得投资”。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游客消费成经济支柱 日本“观光立国”见效
中国房企远洋集团遭清盘呈请 股价跌10%
人民币遭遇多重贬值压力 今年已下跌逾2%
不敌价格战 日本车企5月在华销量均下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