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湾交流道密度 世界罕见

人气: 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0月31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曾鸿儒╱台北报导〕中山高速公路全线通车今天届满廿七年,交流道数量已由卅七处增加至六十八处,密度之高,全球罕见。最直接的影响是,短程旅次大量涌入,高速公路通车便利性大为降低。

六十七年10月31日中山高全线通车,当时全线交流道卅七处,如今交流道数量成长至六十八处,尚有台南市小东路、苗栗县铜锣乡两处交流道新建计划。

交流道数量大增,中山高交流道平均间距由刚通车时的十公里,到目前的五点四八公里,交流道间距两公里以下者,中山高、福高合计有十八处路段。

高公局以短程旅次比例最大的桃园县为例,根据中山高桃园路段车流监测资料,该路段单纯往来于桃园县境各处交流道的车辆,将近四成五。

交流道车流频繁汇出、汇入影响正常车行,短程旅次的涌入,更是车流量大幅增加、导致常态性塞车主因。

官员无奈表示,长程通过旅次应是高速公路服务主要对象,如今似乎在服务短程旅次,结果是大家全部塞在路上,应尽早改善。

为了抑制交流道数量成长,高速公路局祭出“以价制量”政策,要求申请增设交流道的地方政府需负担交流道、联外道路用地取得经费,但只让部分县市打退堂鼓。

高速公路交流道成长迅速,成为塞车严重主因之一,高公局在民国八十五年施行“高速公路增设交流道申请审核作业要点”,希望以具体的审核标准,舒缓增设交流道的要求。

各项审核标准中,除了间距必须超过二公里、必须符合环保、地形要求外,提出申请的地方政府必须负担交流道与联外道路经费。

在地方政府财政困难下,不少县市因此打退堂鼓,如台中县申设后里交流道、台北县希望中和、土城间增辟交流道,最后都未进行。

新闻分析╱牺牲专业 却要用路人买单

记者曾鸿儒╱特稿

高速公路部分路段间歇性封闭交流道是否可行?除了封闭交流道,高公局各项改善瓶颈路段的方案是否有效?都不是容易回答的问题,主事者如果不能顾及公平性,提出专业的作为,很难说服用路人。

高速公路贯穿南北,从南到北,都有地方政治人物以增设交流道作为选举诉求,这是交流道数量倍增的主因,高公局应该自问在专业中做了多少妥协?专业的屈从,由用路人共同承担塞车苦果,公平吗?

此外,高速公路易塞车路段,如北部的三重至圆山段、平镇至桃园段,或是南部的鼎金路段,正好前后都没有收费站,应是用路人乐于行驶高速公路的重要因素。现况是付费的中、长程用路人,与未付费的短程用路人一起塞车,公平吗?

高公局目前提出的种种构想,其实都赏了过去的政策一个大耳光。既然要封闭交流道,当初为何要增建这么多交流道?高公局如果不能说清楚,间歇封闭交流道也好,其他替代方案也罢,难免又是空谈。

苦果,来自于专业曾经缺乏承担的屈从、甚至盲从,未来要减少苦果、分摊苦果,要从专业的坚持做起,也要从尊重专业做起。台湾高速公路上的交流道真的太多了,今后还要增建交流道吗?再想想吧。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