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爆族 平均3年爆卡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11月1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陈中兴/专题报导

卡债问题不断浮上台面,因积欠卡债甚至演变成家破人亡者所在多有,但事情的演变并非不可预防;中央存款保险公司总经理陈战胜提醒消费者,每件因过度消费导致的“卡爆”案件,酝酿期平均大约3年,过程很长,随时有机会脱身,但多数卡爆族却如“温水煮青蛙”,常陷于无法自拔。

陈战胜说,一件卡爆案件,往往也可能株连多达6家银行,从初次核卡到爆发连环呆账,酝酿期大约3年,一旦卡爆,不但个人信用破产,更可能为整个金融体系带来系统风险,呼吁所有银行应审慎发卡,同时持卡人应做好个人财务控管。

以卡养卡 恶性循环

陈战胜举了一个卡爆族最典型的例子,但并非每个卡债缠身者都如此,却是一个很完整的例子:某甲向A银行初次申请办卡(可能是信用卡或现金卡 ),贷款或刷卡后,因过度消费,入不敷出,无法按期还款,于是进入“动用借款”或“循环信用”阶段,未偿余额开始以年息18%至20%的幅度渐渐累积。

某甲并未完全停止缴款,也许刚开始几个月还有能力偿还部分本金,却因为新产生的利息不断累积入未偿本金,卡债“愈还愈多”,到后来只能每月缴交利息,本金一直挂在账上继续生利息。

由于借款或刷卡消费行为持续,未偿余额还在增加,直到有一天,连利息也付不出来,于是转向B银行办现金卡以偿还A银行本息。因为在A银行缴息一向正常,信用纪录不错,B银行还给某甲信用额度加码,借更多的钱给某甲。

有了B银行的借款挹注,某甲产生债务减轻的错觉,事实上某甲并未还清A银行卡债,反而变成同时欠2家银行钱,每个月的利息负担其实更沉重;但某甲竟泡制“借B还A”模式,再向C银行办卡,同样地,C银行看某甲的A、B银行缴息纪录良好,又给某甲更高授信额度,至此,某甲已陷入“以债养债”的恶性循环。

某甲周旋于3家银行之间,产生自己资金调度能力不错的错觉,有些时候看上某些喜欢的东西,却没有多余现金可购买,加上每月要付的利息愈来愈多,于是又向D、E、F等银行办卡。

基本上某甲明明已经无力偿还卡债,但B、C、D、E、F银行依旧发卡给某甲,其中最后两家E、F银行,因为委外发卡,面对市场竞争激烈,睁只眼闭只眼核卡,最后某甲虽又得到资金挹注,债务却已堆高到极限,被6家银行的每月应缴利息压垮,开始出现延缴利息,正准备再到G银行办卡时,G银行察觉有异拒绝发卡,债权银行的C银行更向联征中心注记违约,其他银行发现后都对某甲停止授信,卡爆就正式产生,某甲生活立即陷入困境,呆账遍及A、B、C、D、E、F等6家银行。 (记者陈中兴 )

节制消费 订定合理偿债计划

记者陈中兴/专题报导

中央存款保险公司是银行经营风险的最后承担者,对于“卡爆”问题,存保公司除了呼吁银行确实执行风险控管外,对持卡人本身则建议,先“节制消费”,接着找银行“转换信贷”并订定合理偿还计划,逐步迈向无债人生。

卡爆族如何求生?存保公司总经理陈战胜建议,首先必须节制消费,如果“橡皮塞”没塞住,脸盆水永远累积不起来;先挥别过度消费,才能谈进一步解决债务。

陈战胜说,信用卡循环利息与现金卡借款利息同为18%至20%,这种复利效果非常吓人,每4个月就会使应偿本金多出1倍,例如原本借100元,如果放着不还,4个月后欠款会变成200元以上;所以,如果能将卡债转换成为利率较低的小额信贷,将可大幅减轻利息负担。

至于卡债转换的同时,必须再找银行谈好一个合理的还款计划,主要是将还款期限尽量延长,以降低每期应缴金额,让欠款人能维持合理的生活所需,又能逐步降低卡债,如果太急于还债,把期限订得太短,则每月应缴本息可能会逼得欠款人喘不过气来,反而可能造成反效果。

但持卡人向银行协商卡债转换信贷,甚至谈判调降利息并延长还款期限,并非无条件即可达成,最起码必须有固定工作,有收入才有筹码和银行谈判,如果持卡人没有工作,或根本还只是一个学生,只能找亲友帮忙或由父母出面协助偿还债务。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资产管理公司卡债清偿  应索取证明要求注记
调查:一成四大学生有压力 前途和钱途均烦心
协助青年解决卡债 青辅会6180专线启用
青辅会三级辅导机制协助青年解决卡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