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纺织品及成衣市场分割版图预测

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系列报导(四)

人气 66
标签:

【大纪元12月16日讯】(大纪元记者罗莎报导) 2005年全球纺织品及成衣正式进入无配额限制的战国时代,各主要纺织品与成衣生产国无不铆足全力抢攻全球市场,以掌握市场占有率。在这一波的攻防战中,朝差异化市场发展的日本、台湾及成长潜力足的中国、印度及东南亚,预料将带领亚洲地区持续成为全球纺织品与成衣最主要的出口地区。

依据国际货币基金(IMF)之预估,纺织品配额之撤除将促使部分出口整合,以及加强某些出口国之竞争力。预估开发中国家平均可有9.6%之出口成长率,其中中国可望成长51%,印度成长97%,南亚其他国家则成长12%。然而,位于中东及北非的其他开发中国家可能损失近30%之出口利润,非洲与墨西哥则分别损失21%及44%。

另今年以来欧美等国纷纷对中国出口纺品采防卫措施,一般普遍认为只要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之措施奏效,其他开发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即可从中蒙利;然而未受益的中东及北非等国则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挑战。

本系列报导之前三篇,已分别就中美纺品谈判终于今年11月达成协议、中欧纺品贸易输赢各半以及面对美欧新纺品配额制度,中国厂商何去何从等三方面探讨,本篇则尝试搜集亚洲、非洲及美洲重要纺织品及成衣出口国未来拟采取的策略,以及各自的竞争优势,希望能增进读者对未来全球纺织品及成衣市场版图变化的了解及掌握。

亚洲地区
日本
在产品或技术开发上均扮演领先角色的日本,出口的纺织品多属高单价的差异化产品,虽然在数量上无法与亚洲其他新兴纺织工业国家相抗衡,但其追求品质与创新研发的精神,郤相当值得其他亚洲国家效法。

尽管日本纺织产业因国内经济国际竞争影响而产生停滞甚至衰退的情况,然而在差异化产品的支撑下,2003年日本的纺织品出口仍排名世界第8。

南韩
为因应全球纺织市场急速之变化,南韩工商业暨能源部已于本年11月8日宣布推出“2015年纺织品及成衣产业愿景暨发展策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以提升竞争力。在策略中明订在2015年要创造出在国际市场上扬名的3大成衣品牌,其高附加价值工业用纺织品的出口比重由现在的25%提升为55%,而纺织品及成衣之年出口值将增加100亿美元,在未来10年内,跻身于全球纺织品及成衣之生产强国。为实现该目标,并制定下列发展措施:促进工业用纺织产品之量产;运用资讯技术提升纺织成衣产业之发展;强化设计能力及品牌竞争力;改革纺织及成衣产业之生产基础设备。此外,高品质、高附加值价工业用纤维已列为南韩纺织业发展重点,并拟订2015年成为世界第4强的目标。

台湾
纺织业在过去曾经是台湾重要创造外汇的产业,但在台湾内部环境变迁和全球大环境剧烈改变下,纺织业早在10年前已外移生产据点,到生产成本更低的地方,是台湾最早进行全球生产布局的产业之一。经济部在推动“全球运筹电子化深化计划”中,已选定纺织产业作为辅导对象,透过e化,将纺织业设在全球生产、行销、研发等据点,与台湾营运总部相连结,提升纺织业全球运筹效率及整体竞争力。

近年来,面对国际竞争与成本压力,台湾纺纱与织布产业已加速调整结构,积极朝机能性与产业用纺织品等方向转型,以期与中国、东南亚等地的产品进行市场区隔,并尝试开发不同的目标市场。另在成衣产业方面,业者早已体认以往低成本及大量生产的优势不再,除积极转向全球布局生产行销外,也顺应台湾纺织产业的发展趋势,朝向生产机能性、高附加价值的运动、休闲服饰产品,并尝试配合差异化产品来建立品牌,以突破所面临的困境,更进一步开拓新的市场。

香港
在控制成本以及优势互补的前提下,香港制造商早在70年代即将部分纺织品及成衣的生产基地转移到珠江三角洲及全球各地。而将与工业生产有关的其他重要环节,包括:设计、市场推广、采购以及供应链管理,留在香港进行,使得香港迅速成为一个制造业管理、协调以及支援中心。

另香港对于纺织及成衣产品并未有关税及非关税限制,业者可直接由其他地区取得原料及半成品的供应,加上香港的制度允许一些次要的制造程序在香港以外地区进行,厂商可以利用邻近地区生产成本较低的优势,使得生产更加灵活。此外,香港拥有技术熟练的劳工,以及对供应链各环节具深厚专业知识。

基于上述各项优势,香港工商及科技局局长表示,对香港纺织及成衣业的前景表示乐观,而港府将会不断改善厂商的经营条件,减少不必要的管制,改善政府的服务,维持经济稳定发展。

印度
目前印度纺织业就业人数达3,500万人,纺织品出口占印度总出口值之30%。依据印度工业联合会顷公布之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为全球最受欢迎之纺织品供应国,其次为印度。本年至9月止,印度输美纺织品成长36%。印度纺织部长宣称,在未来几年内,印度纺织业年成长率将达10-15%,并期望在2010年以前达到每年出口500亿美元,占全球贸易15%的目标。因印度具备纤维产品及劳工素质等方面之优势,预期未来印度在全球纺织品市场占有率超越中国将指日可待。

为达到2010年的出口目标,印度纺织部已拟定产业发展政策,包括提供企业10%的资金补贴,以及大幅降低棉纱与纺织机械的进口关税;此外,印度政府亦将推出“纺织业成长基金”,并成立26个成衣业培训中心,提供免费技能训练。另印度纺织品拟与联合国贸易暨发展会议及英国国际发展部共同合作,实施一项“印度因应贸易全球化之政策与准备”的5年计划,以协助其纺织业迅速发展。

为能达到印度纺织部的计划目标,印度纺织业尚需大量的外人投资,目前已规划推出综合纺织园区方案,预定于2年内建立25个纺织工业园区,以吸引外资。印度纺织部并锁定美国、日本、意大利和印尼等国,希望争取该等国家的投资。

另印度纺织业也已展开海外设厂布局的动作,选择在非洲及南亚等国家设厂,一方面可以适用该等地区关税优惠,另一方面并可避免将来可能出现的贸易摩擦。

巴基斯坦
历年来巴基斯坦的纺织品为其对外贸易主要出口产品,占出口总值之60%。2004年巴国纺品出口值达85.68亿美元,纺织品贸易额次于中国、香港、韩国、台湾、印尼,排名第6,而巴国为全球第4大产棉国。

巴国纺织业原预期纺织品配额取消后之出口将大幅成长,惟实际上表现不佳,出口未快速成长的原因有:纺织业技术水准低、生产成本高;未即时朝纺织品高附加价值产品发展;面临周遭国家之竞争压力;主要出口的寝具织品遭欧盟反倾销控诉;外资对纺织业投资不足;下游产品出口衰退使整体出口成长趋缓。

为了促进纺织品之出口,巴国政府已采取下列措施:成立纺织成衣技术发展委员会,以加强职业训练及与国际纺织服装研究学院建立合作关系,提供经费,以促进技术开发并提高产品品质;加强成衣出口并给予税率之优惠;聘请国际著名棉花技术服务机构协助开发有机棉;就纺织业生产过程免征销售税,且对出口导向之企业进口原材料、机械设备关税优惠;制订2010年纺织业发展草案;成立卡拉奇纺织城,并对外招商。

越南
目前越南有逾2,000纺织厂商,2004年纺织业收入为71亿美元,预期本年纺织业收入将达86亿美元。根据越南纺织品及成衣协会统计,本年越南国内消费将达15亿美元,较去年成长30%。惟越南纺织业目前面临熟练劳工的短缺,将影响越南纺织业的出口竞争力。

越南成衣及纺织业协会官员表示,明年起越南拟将纺品及成衣生产区转移至偏远地区,以解决城区劳工短缺的问题,同时增设高附加价值的生产线,并发展更多直销通路,以提高竞争力并从根本改变以往严重依赖国外订单的情形。

美洲地区
墨西哥
近5年来,中国纺织品及成衣出口激增,使墨西哥企业丧失其于美国市场排名第1之地位。2001年至2003年间,墨西哥纺织产业裁员25万员工,2004至2005年间其纺织产业才缓慢复苏。鉴于墨西哥面临之巨大挑战促使其企业应变能力增强,预估2006年应能恢复原有之出口水准。

目前攸关墨西哥纺织产业景气复苏之重要契机,是美国与中美洲五国以及多明尼加共和国之自由贸易协定,因为运用该协定之规定,将可输销至年销售额近115亿美元的中美洲市场。

非洲地区
非洲国家输美纺织品及成衣因“非洲机会与成长法案”之实施,可享有免关税免配额之优惠,本来应该是一项利多的优惠措施,惟除了少数低度开发国家在某一固定限额内,可使用非洲国家以外第三国之纱布产品外,依规定,均必须使用美国制纱布,始能享有优惠。由于该法案中采取较严格的原产地规定,导致其发展受到限制。

赖索托
在“非洲机会与成长法案”优惠措施下,赖索托是亚撒哈拉国家中纺织品输美最大国,出口值占非洲纺织成衣出口到美国总额的31%。赖索托雇主工会秘书长在今年初表示,全球纺织品配额措施的取消,导致亚洲地区廉价出口成品大量涌入欧美,使得该国竞争力大受威胁,已有6家纺织厂选择离开该国,留下6,650失业员工。在当地投资的厂商即呼吁,政府、工会与业者应合作,尤其是政府应制订补贴或免租金的政策,才能协助业者渡过难关。

埃及
埃及棉纺企业所占比重大,有39家国营棉纺织厂,12万名国有纺织工业,惟因纺织业长期面临债务负担沉重、资金不足、设备老旧、劳动力过剩郤缺少技术性工人等难题,目前仅有25%的纺织厂营运正常。

由于埃及纺织业在欧洲-地中海居重要地位,仅次于土耳其。欧盟为发展区域经济利益,整合泛欧洲-地中海纺织业,将于2005-2008年提供8,000万欧元协助埃及纺织业,以改善及提高埃及从业人员及生产设备水准、调整产业结构、发挥优势的资源、吸引投资,以及协助埃及由公有制转为私有制企业。

埃及外贸及工业部部长表示,台湾、土耳其及印度业者,特别是成衣服饰业拟在埃及投资。许多国际行销公司在开罗开设店面以利购买埃及的纺织品及成衣。由于埃及政府的努力及鼓励,并增设出口发展基金,预期未来埃及纺织品的出口将会大幅成长。

埃及并非属“非洲机会与成长法案”的受惠国,但埃及横跨亚非大陆,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自由化。为WTO、大阿拉伯自由贸易区、东南非共同市场的重要成员;与欧盟签署“伙伴国协定”;与泛地中海-阿拉伯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与美国、以色列共同签署“合格工业区协定”;刻与美国进行自由贸易区的谈判。

配额的管理造成了纺织品及成衣生产的一个特殊移转模式,即当有国家受到配额限制时,生产活动将移往未受配额管制地区,一旦新兴地区也受配额管制时,再往下一个未受管制的地区移转,有人形容此种模式如同早期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一般,“配额”是纺品成衣制造商的水草一样珍贵。所以欧美各国往往也将配额作为对开发程度较低的友好国家施以小惠的一项筹码。

要在越来越竞争的全球纺织品及成衣贸易中求得生存,唯有寻找自己的利基,发挥优势,才能具有相对比较高的竞争力,方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美欧新纺品配额制度 中国厂商何去何从
中港CEPA 明年恐冲击台湾眼镜架及纺品出口
美贸易署纺织谈判代表换将  奎森贝瑞上任
中国政府注资财务华源集团50亿元人民币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