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邢台市爱滋病真相系列调查

河北邢台爱滋病真相调查之一:输血感染爱滋病

人气 9
标签:

河南省上蔡县是中国最为著名的爱滋病高发区,那里的爱滋病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卖血。但在河北省邢台市,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看到,这里众多的爱滋病人却有着别样的共同特点:到医院看病——医院动员输血——被发现感染爱滋病。

卫生部公布:目前中国爱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以血液传播为主,占72.6%;河北省卫生厅公布:河北省爱滋病八成感染者祸于血。

邢台市“医院输血”与患者感染爱滋病毒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爱滋病毒感染者目前生存状况如何?有关方面对此有何解释?邢台“艾滋问题”将带来哪些社会隐患?

2005年7月和11月,记者先后三次深入河北省邢台市所辖的桥西区、桥东区、巨鹿县、沙河市、威县、柏乡县、邢台县、甯晋县、广宗县、平乡县、任县以及与沙河市相邻的武安市(属邯郸地区)等地调查。

记者进村入户,先后访问到了10名艾滋儿童,亲眼见到持有河北省爱滋病监测中心《HIV抗体检测确认报告》的儿童8名。

“生不如死!”这不仅仅是艾滋儿童甜甜(化名)的爸爸张记录之感叹,更是记者访问过的许多爱滋病患者家庭的感叹。

采访中,几乎所有的爱滋病感染者及其家人都认为,是医院“害”了他们,是医院为他们输了有病毒的血液造成了今天的惨局。

“邢台的爱滋病,十有八九都是输血造成的”爱滋病患者及家属对记者说。

无论邢台官方有无解释,众多的爱滋病感染者及其家属都把矛头直指医院。目前已经被推上被告席的邢台当地医院有:康泰医院、显德汪煤矿职工医院、邢台市人民医院、邢台市第二医院。

有资料显示,20世纪90年代中期,邢台市各县大小医院私自采血的现象十分普遍。

1998年,邢台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李黔冀,曾经独自一人对邢台市大部分县的自采血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撰写了《自采血液,伸向生命的魔爪》,于当年5月20日发表于《河北日报》。文中称,遇到手术用血时,医院通常让患者自己去找血,对于不熟悉情况的患者家属,需要在知情人的引导下,向“血头”求助买血,医院只负责化验血型,其他一概不管。

公开资料显示,1998年8月《献血法》实施以来,邢台市献血办在完不成有计划无偿献血任务的情况下,经市卫生局副局长贾东阳同意,市献血办有关负责人安排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通过“联络员”联系农民来市中心血站献血1668人,其中不到期献血的239人。

为什么医院甘愿冒着被查处的风险热衷于使用自采血?

“让患者省点钱少跑路”,这是他们挂在口头的理由。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调查得知,从血站拿血,一袋400毫升的血液,得交给血站460元,医院只能在此基础上加30元左右的化验费。如果是自采血,医院只支付给献血者180元左右,其余的费用由医院分割。有的医院给献血者支付的比这个更少。因此,每袋血医院会有300元左右的收入。

自采血在邢台甚至河北混乱的程度如何?

当时的河北省副省长杨迁曾经于1995年4月8日做过这样的讲话:“一些地方、一些单位、甚至一些个人,把采供血机构作为盈利创收的第三产业,出现了“建血站、采浆站热”,医院建、防疫站建、卫生院建、乡政府建、个人也建。我省共有血站22个,其中3个没有经过批准,5个存在问题较多。采浆点14个,只有1个经过批准。10个采血点都是未经批准的,自采自供血液的医院血库有132个,也只有1个经过批准。”

种种事实表明,1995年前后在局部地区采供血造成爱滋病传播已是不争的事实,一旦这“星星之火”得不到有效控制,将发展成为“燎原”之势”。

在调查中,记者感觉到,邢台市爱滋病问题存在着许多社会隐患。比如许多接受采访的公众对于身边的爱滋病情一无所知;许多艾滋患者及其家属在承受巨大的生理、心理及经济压力的同时,却几乎得不到到任何救助;有关方面对爱滋病的防疫措施很不到位;个别艾滋患者开始有“报复社会”的心理倾向。(本报记者 王克勤)

责任编辑:刘家昌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本文转自互联网,仅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如果您发现有版权疑问,请及时与我们联络。
相关新闻
中国媒体:河南爱滋村官员比病患可怕
中国爱滋感染者大多不知已染病毒
联合国呼吁正视爱滋病威胁
感染人数创新高 联合国吁防治爱滋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