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杰:在夜幕中摸索

──民国外交官颜惠庆的苏联观察

余杰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12月21日讯】对民国历史有兴趣的读者,不应该忽略《颜惠庆自传——一个民国元老的历史记忆》。颜惠庆出生于一个上海基督教牧师家庭,后赴美留学,归国之后受赐满清进士,进入外务部,从此开始其漫长的外交生涯。入民国后,颜惠庆先后出任北洋政府外交总长、国务总理等要职,也曾担任过中国驻国联代表团首席代表,以及中国驻德国、美国公使和驻苏联大使等职务。他还参与创建和主持近代中国一些著名的文化教育、慈善机构和社团,如清华大学、国立北平图书馆、中国红十字会、欧美同学会等。颜惠庆的一生,主要的成就还是在外交领域,他以出色的外交能力为当时贫弱的祖国争取到了若干权益。他曾参与中英禁烟问题谈判,使英国政府承认了禁烟原则;他也在国联大会上痛斥日本吞并满洲的阴谋,促使国联通过了谴责日本的声明;他还在日内瓦与苏联外交人员秘密接触,在二十四小时内办妥了两国复交手续。阅读颜惠庆的这本回忆录,使我们对长期被妖魔化的民国政治家们有了深切的“同情的理解”,我们发现颜惠庆和他的同事们在学识、人品、见解、外交手段和爱国心等诸多方面都堪称一流人才,此后国共两党在外交领域都罕有如此杰出的人才。北洋政府并非完全由一批昏聩平庸、腐化堕落的官僚所组成,也不能以“卖国政府”这一不负责任的说法而一概否定之。

一九三三年一月,颜惠庆被国民政府任命为驻苏联大使,直到一九三六年三月辞职回国参与上海难民救济工作,他在苏联居住了三年多的事件,亲历了中苏关系中的若干重大事件,也对苏联社会有着独到的观察和思考。区别于信奉共产主义的中国革命者对苏联的大声歌颂和国民党右翼人士对苏联的敌视与谩骂,颜惠庆的苏联观察全面而理性,这与他在美国所受的良好教育有关,也与他本人并未置身于国共两党激烈的斗争有关。他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官僚,是在传统教育和西方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外交家,他没有多少意识形态的固执,因此其苏联观察反倒能“识得庐山真面目,因为不在此山中”。颜惠庆本人性格温和,从不故作高论,他认为:“现今的明智之士,处事为人,不会采取过分赞美或竭力反对的态度,常常以开阔的胸怀、容忍的心态对待之,能够相当客观地讲述自己的经历。他们虽然发自内心地认为他们自己国家的思想和制度是最好的,但他们绝不坚持把这种思想和制度强加给其他国家,反过来,他们也希望其他国家采取同样的态度,不要把他们自己国家的思想和制度强加给别国。”这段论述阐明了其论述问题的基本立场,也委婉地对苏联政府当时奉行“输出革命”的外交政策进行了批评。

颜惠庆注意到,苏联政权比沙皇俄国更为排外、更加惧怕西方思想的进入,“奇怪的是,沙皇时代的俄国人以擅长各种语言闻名,而在布尔什维克掌权后,除了俄语之外,没有什么人能说其他语言。无论是在大宾馆、大商店,还是在大街上,几乎碰不到一个会将任何一种外语的人。”显然,对西方语言的排斥,也就意味着对语言背后的文化和政治体系的排斥;为了让人民免于受到资本主义的毒害,限制民众学习外语也是官方有意为之的策略。苏联不像美国那样善意地对待外国访客,包括中国侨民在内的许多外国人在此很少受到欢迎,“这些人的生活痛苦不堪,常会遭到莫名其妙的迫害,甚至被以令人无法相信的罪名流放到遥远的地方去。”中国人在苏联的处境不佳,时常受到虐待:“这里还经常发生有人失踪的事情,尽管使馆或领事馆努力寻找,但仍弄不清楚他们的去处。当被秘密员警逮捕后,被捕人就由特别法庭审讯,在拘留阶段,不允许领事去探视。审讯时,领事也不允许到庭。”这些做法既不符合现代人权观念,也有悖于国际法准则。但苏联官方根本就不依法行事,颜氏也基本上无能为力。

不过,与普遍存在的排外政策相反,苏联也存在着另一种出于意识形态原因而实施的“国际主义”——苏联对信奉共产主义的外国人,尤其是各国共产党的高级成员采取积极笼络的政策。颜惠庆指出:“中国共产主义者在苏联很受优待,我们遇到过一些,他们不仅与苏联人一样可以在各地工人疗养院休假疗养,而且与苏联党的领导人一起坐在剧院包厢里看戏。在公共场所,他们遇到我们时就装作蒙古人,不和我们打招呼,这是他们的规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对他国内政的公然干预。虽然颜氏是中国合法政权驻苏联的大使,但对于这样的情况也只能默许而已。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的苏联,史达林主义正在迅速向社会的各个方面渗透。重要的政敌基本已被扫除,史达林唯我独尊的统治格局也逐渐成形。不过,大规模的整肃仍未停止,恐惧依然弥漫在每一个家庭之中。今天读来,颜惠庆的感觉是那样的真切:“我们的所见所闻无不带有革命性质,例如,领导干部的类型,他们的思想、方法和行动,他们的动机、观念,和对他们的激励机制,所有这一切都表明一个事实,即革命虽不再像过去那样激烈,但还远未进行到底。整个国家仍然在为重建社会政治秩序而奋斗,也可以说在捍卫社会政治秩序的再建设。还有,苏联仍在军事管制之下。”没有斗争,这个社会便无法存在下去。颜氏指出了苏联帝国的实质是一个军事管制的帝国,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严重地军事化了。军事化所造成的结果,自然是社会关系的单调和同一。同时,又因为食品和日用品的短缺,人们的闲暇时间和娱乐活动大量减少,城市也变得索然无味了。颜氏对革命前后的莫斯科有一番比较:“一九一三年我在莫斯科小住过。一九三三年再到莫斯科后,眼前所见的情形与过去确实不同了,这里不如以前那样繁华灿烂与充满乐趣。”

颜惠庆敏锐地发现,苏联是一个没有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的社会:“不像其他欧洲城市那样,莫斯科本身没有独立的新闻报导,我们也买不到外国的书籍、杂志和日报,这使我们难以获得资讯,无法知道苏联或整个世界正在发生着什么。”这是一个资讯匮乏到了极点的国家,人民所获得的资讯越少,人民就越容易被控制。而作为外交官,如果无法获得多元化的资讯,则不足以形成正确的判断。为了了改变此种状况,颜氏作了多方面的努力:“曾在广东任过我国顾问的鲍罗廷办有一份英文的《莫斯科每日新闻》,我贪婪地阅读这份报纸。后来又有了两种刊物,一种是德文的,一种是法文的,分别是双周刊和旬刊。这些报纸刊物对于身在莫斯科的外国人来说,犹如在茫茫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光亮。”颜氏曾经留学美国,也曾经周游欧洲,深知欧美社会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资讯的自由传播,民众享有思想和创造的自由,这恰恰是苏联所缺少的——“所有的出版物都是官方出版物,并且严格封锁,即便想撩起档的一角偷看一眼也是根本不可能的,可以说,他们绝不让外人看到任何东西。在苏联生活时,想得到任何有关的资讯,都会使人感到从来没有过的无助与无奈。”在其担任驻德国和美国的外交官期间,并未经历过这种“无助与无奈”,这就是地地道道的“苏联特色”。

苏联社会是一个与波普所说的“开放社会”相对立的“封闭社会”。这种“封闭社会”的“封闭性”,远远超过了此前任何形态的专制社会。颜惠庆指出:“苏联当局不赞成外国人与苏联人交朋友,如果外国人坚持与某苏联人交朋友,那么,它的这个苏联朋友就会受到员警的监视。在苏联,外交官生活在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环境中,这种隔绝比起过去的北京来有过之而无不及。每一个使馆门前,都有员警站岗,岗亭内配备有专用电话。帝国主义国家的大使每次外出,都有警车跟随‘保护’。”颜氏在这里所说的“过去的北京”是指晚清时代的北京,那时驻北京的外交使团被划定在东交民巷这一狭小区域之内,外交官们很难与普通的中国人有深入交往。但是,满清王朝还只是一个奉行皇权至上的专制帝国,它根本没有能力创建一支现代意义上的秘密员警系统,也没有办法控制西方新闻记者和传教士的活动,因此当时的西方观察家们反倒享有相当程度的自由,并创造出了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公共空间”。其中最典型的个案就是当时在北京极其活跃的新闻记者、澳大利亚人莫里逊,后来他居然能成为袁世凯的顾问。这种情形在三十年代史达林的莫斯科绝对不可能出现。克格勃组织已经建立了一套精确而有效的监控系统,各国外交人员只能生活在一个“真空”环境之中。因此,颜是根本不知道苏联境内存在着庞大的“古拉格群岛”,也根本不知道史达林的战友们究竟是怎样消失的。

虽然颜惠庆对苏联发生的一切颇为“同情”,他仍然对苏联官方毫无原则的外交政策感到吃惊。有一次,他询问苏联的一名高层官员,指导苏联外交政策的总体原则是什么?对方回答说:“原则?搞外交没有原则可言,只有利益。”颜氏是老式外交家,而且还是虔诚的基督徒,无法接受这种“好话说尽、坏事做绝”的外交方法,他不禁感叹说:“此人坦承苏联政府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择手段,联系到苏联关于布尔什维克政权的崇高原则和理想的大量声明,感到太出乎意外了。”确实,这个政府言行脱节的程度堪称世界第一,它居然能先后同法西斯德国和日本签订和平条约,还美其名曰“为世界和平作贡献”。在颜氏的任期内,遇到了中苏外交中的一起重大纠纷:苏联发面才单方面将中东铁路的权利转让给日本,当中方批评这种破坏两国政府间庄严协定的不正当行为的时候,苏方却强词夺理地对已受伤害的中国进行侮辱,说日本人不可能将铁路搬回日本去,如果中国收复了满洲,也就能收回铁路了。颜氏在回忆录中尖锐批评了苏联方面的这种无耻行径。

莫斯科寒冷阴翳的气候让颜惠庆的身体状况恶化了,加之他不满国民政府对苏软弱的外交立场,遂辞职回国,国内等待他的是即将爆发的日本侵华战争。颜惠庆总结三年间对苏联的观察,作出了这样一番论述:“从客观情况来说,莫斯科乃至整个苏联,令人感到新奇而有意思,因为它与欧洲其他国家太不同了,它正在尝试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但从主观感受来说,这里的气氛和环境如此压抑,令人感到像是在夜幕中摸索,对所有听到的甚至见到的都有点不敢信以为真。”是的,在大多数时候,“感觉”都比“理论”更加可靠。颜惠庆就是夜幕中的摸索者之一,经过长期的摸索之后他获得了大致的真相。今天,苏联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已经不复存在,颜惠庆充满历史洞见的苏联观察却仍然历久弥新,让人信服。

二零零五年十二月七日

--转载自《议报》第229期 http://www.chinaeweekly.com(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胡平:余杰《为自由而战》序言
余杰墨尔本演讲会谈真实的中国
余杰在澳洲的墨尔本谈真实的中国
余杰唤醒西方认识真实的中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