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电脑使用者更容易受到诈骗

标签:

【大纪元12月8日报导】(中央社华盛顿七日法新电)根据一份今天公布的网路安全研究显示,不肖份子从事网路诈骗行动“钓鱼”,窃取个人或财务资料,将近四分之一网路使用者成为行骗目标,许多人更因此受害。

美国线上与全国网路安全联盟连续第二年进行线上安全研究,发现超过三分之二的消费者曾收到诈骗电子邮件,消费者更相信这些邮件来自合法企业,因而陷入险境。

调查发现,百分之十八的受访者表示,朋友或家人曾经遭到不肖份子窃取线上身份。

另一方面,只有百分之四十二的受访者听过“钓鱼”;所谓钓鱼系指诈骗者寄发电子邮件,借此取得信用卡号码或密码等个人资料,由于这些电子邮件看起来像是从银行与发卡集团等合法公司寄出的邮件,因此容易造成消费者上当。

尽管如此,百分之八十三的受访者相信,他们不会受到网路诈骗威胁。

全国网路安全联盟执行者泰谢拉说:“这是一种重大观念落差。多数消费者认为自己受到保护,但研究显示并非如此。”

他说:“许多人仍缺乏三项维持线上安全所需的基本防护,包括最新防毒软体、反间谍软体,以及安全的防火墙。”

四分之一上网者遭假冒邮件袭击

(大纪元记者叶奇君编译) 星期三“美国在线(America Online)”和“国家网络安全联盟(National CyberSecurity Alliance)”发表了一项有关网络安全和假冒邮件诡计(phishing scams)的研究报告,指出有四分之一的网络使用者遭到电子邮件诡计(e-mail scams)的袭击,这些诡计旨在引诱那些没有防备的消费者透漏他们的个人资料。

美联社7日报导,收到这些假冒电子邮件的人中70%以为它们是从合法的公司发出的。

假冒邮件(Phishing)是指那些诱骗性电子邮件,看似来自银行或其他可信赖的公司,其实是假冒的,以核实账号为名,引诱收件人将个人详细资料,如信用卡资料等输入伪装合法的网页。

研究发现,近74%的被调查者在电脑上处理敏感事务,如银行事务,股票交易,或查看医疗资料等,这给假冒发信者(phishers)提供了可观的猎物。

很多人仍没有采取足够的电脑安全措施,以防范病毒、黑客及其他威胁。研究发现,81%的家庭电脑最起码缺乏以下三项关键保护措施之一,即防病毒软件升级、反间谍措施和防火墙。

研究人员在全美范围内对逾350名网络使用者进行了家庭采访,并检查了他们在家里收到的电子邮件。

联邦贸易委员员会(Federal Trade Commission)提供了几项防止上当的技巧:

-如果你收到一封邮件向你询问个人资料,直接给公司打电话,或敲入该公司的正确网址
。千万不要点击邮件上的任何链接。

-使用防毒软件和防火墙,以防止使用者收到不需要的文件,从而损害电脑或袭击使用者的网上活动。

相关新闻
日本考虑修改选举法 准许使用网路竞选
数位内容小组决推动线上游戏消费者保护机制
功夫小生吴樾 携好友胡海泉力作进军歌坛
明年全球并购金额 达3兆美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