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甲申年大缩水 乙酉年料难有起色

“国九条”出台一年 股市缩水三成 投资者信心空前低下

标签:

【大纪元2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谢伦综合报道)中国证券市场今日(2月14日)迎来乙酉年第一个交易日。此前,内地于2月7日至2月10日暂停交易活动,庆祝农历新年。去年一年,中国A股市场不断振荡下跌,至数年来低位,市值缩水已达三千多亿(人民币,下同)投资者信心空前低下。专家认为,在如股权分置等根本问题未得到解决前,A股市场低迷局面料难改观。

国务院于甲申年元月初推出关于资本市场改革的九条意见,即《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当时,前证监会主席周正庆向媒体宣布:“今后,投资者再也不用担心政策多变,政策随意打压股市的情况发生了,中国股市前景光明。”

文件公布当天(2月1日),上海证券综合指数收市时报1624点,深圳指数报429.77点;一年以后,2005年2月4日,上证指数收报1269点,跌近22%,深圳指数收报322.847点,跌近25%。据媒体报导,两市总计蒸发3024亿元的总市值和921亿元的流通市值。8000万亏损累累的流通股股民,数年来以自已的财产支撑摇摇欲坠的股市,被部分网民拥为当代“民族英雄”。

早在去年9月,《国际金融报》曾发表一篇题为《股市为何倒退12年》的报导。文章直指,“国九条”已成一纸空文,使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信心危机。文章说,对于“国九条”,相关各部门没有拿出贯彻落实的措施和步骤。尽管股市崩盘的原因很多,但“国九条”始终得不到全面、认真的落实,是最重要的原因。

报导提到,有利于股市长期持续发展的条款,如“吸引合规资金入市”、“吸引社保基金入市”、“在国有股减持中充分考虑到流通股股东利益”等均未能落实。多数新股民被一头套在了“国九条”公布之后的高点。

股指与经济增长指标背道而驰

内地证券人士指出,中国股票市场作为经济表现的“晴雨表”功能失灵。今年1月25日发布的2004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显示,GDP增速高出预测,达到9.5%。于此同时,中国股票市场却滑落至8年来的最低点。2005年伊始,中国股市继续下跌,其间虽有下调印花税等政策利好导致市场短暂回升,但股市整体呈明显疲弱状态。

专家指出,中国证券市场远远还不是一个真正意义的股票市场──监管不严、信息披露存在问题、公司作假、不分红等,目前还有股权分置这个最致命的约束。而这些因素又决定当前股市的走势跟宏观经济不一样,自然也无从分享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果实。

《国际金融报》上月引述投资分析师徐磊说,股市中八成公司不反映宏观经济层面中的主流趋势,股市总体上不可能和宏观经济基本面结合在一起。徐磊认为,由于国家对股市“融资功能”的定位,10年前大部分公司在上市就是解决银行呆账问题,很多公司责权不清,根本就没有以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来上市的,因此上市公司质量的整体平均水平不高。在1300多家上市公司中大部分,没有任何投资、或是投机价值。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高管频落马 中国股市陷濒死困局
外资加码抱股过年 资金行情启动
外资1月净汇入约15-16亿美元
华尔街股市显着上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