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环境指数殿后 环保署指引用资料错误是主因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陈钧凯台北三日电)国际间最新一份环境指数评比,将台湾评为世界倒数第二、对环境永续发展最不利的国家,表现甚至远不如部分落后国家,行政院环境保护署指出,引用资料缺漏及错误是评比落后主因。

世界经济论坛上个月底公布的二○○五年“环境永续指数 (ESI)”,对全球一百四十六个国家进行评比,结果芬兰位居第一,其次为挪威、乌拉圭、瑞典和冰岛;台湾则是第一百四十五名,落后土库曼、伊拉克和乌兹别克。

环保署先前解释,排名殿后主要是由于台湾无法参与联合国主导的环保公约国际事务,以致在国际参与项目无法得分;但台湾在五大项目得分各为环境系统十八、减低压力二十五、降低人类伤害二十四、社会与制度能量六十九、及国际参与四十二,相较他国,明显在环境保护相关项目落后颇多。

获得细详的评比资料后,环保署不平的表示,环境永续指数每次评比的架构与国家都不尽相同,加上台湾并非联合国会员,评比单位所引用的数据出处不仅多非台湾官方统计资料,甚至有缺漏或错误情形发生。

环保署指出,基于国际现实处境,评比所引用的台湾数据,多是主办单位自行由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或世界卫生组织等处搜集,导致台湾现况未能被正确呈现,全部七十六项评比参数中,仅有六十项有数据,其余有七项为主办单位靠推估而得,有九项则缺漏。

环保署举例,像是与环境相关的﹁天然灾害伤亡﹂一项,就发生因资料缺漏、数据为零的情况下,台湾仍被评比为该项最后一名的离谱状况,显示资讯的不完整,容易产生偏颇。

其中某些参考数据,甚至连台湾官方都末曾正式统计、或对外公告过,究竟评估团队从何处取得,又有多少正确性,连环保署官员都私下表示纳闷。

其次,环保署认为,采每平方公里为计算基准的评比架构,对地狭人稠的台湾,在出发点上就极为不公平,而以污染减量作为判断一国环境进步与否的依据,也让污染防治已达一定水准的台湾,难以获得良好评价。

尽管对评比诸多质疑,环保署仍重申会虚心检讨,且将透过各种管道与评估团队接触,就错误资讯提出厘清,并主动提供正确数据,同时也将成立因应小组,对每项评比参数、计算公式进行了解,做为因应与改善,力求符合国际标准;环保署有信心在下次的评比中一举脱离倒数国家行列。

环保署强调,由于环保相关指标只占评比的近四分之一,因此将藉由向行政院永续发展委员会提案的方式,由中央统筹相关经济、农业及卫生单位,对国家永续发展政策进行全盘的讨论及检讨。94020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