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35号公报影响投资人不宜过度解读

人气: 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6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韩婷婷台北六日电)有关35号公报实施对投资人影响,业界、投资机构及会计师界有不同的解读。企业界认为35号公报就财务面而言,虽会造成损益表获利的减少,然而减损并不会造成现金流出,故实质影响不大;就营运面而言,资产减损并不会对公司的生产及营运有影响,建议投资人不应过度解读其对股价的影响。

财团法人中华民国会计研究发展基金会于民国93年7 月公布财务会计准则公报第35号”资产减损之会计处理准则”,由于将于94年度第 1季季报开始适用,在市场预期的效应下,近来对台北股市产生极大的影响。

投信基金经理人则指出,35号公报虽会造成净值或损益的影响,其影响纯属短期效应,就长期而言,公司以往隐藏于资产负债表的潜在损失,将在未来获得厘清,公司的价值可更合理的评估,对资本市场应属短空长多。对于会计师而言,由于35号公报适用的资产项目,其价值之评定均属专业的范筹,对查核人员将造成相当大的挑战,目前资产鉴价制度尚未健全,专业鉴价人员更是严重不足,许多无形资产价值之评定将使会计师无所适从,因此其实质减损可能无适切的被评估。

另外使用价值之评定牵涉到未来年度之现金流量,在产业变化快速的状况,以往单一年度之财务预测发生更新的情形即已经常发生, 5年度现金流量之预估谈何容易,因此会计师即有可能必须被迫接受客户所做的评估,此举则将可能因为35号公报之适用,造成公司管理者有操纵损益的空间。就短期影响而言,由于去年度已有多位会计师因签证不实等原因遭到严重处分,会计师未来势必更加严格控管客户风险,因此会计师忧心忡忡表示,第一季季报恐将再掀地雷风暴,投资人应更加审慎。

35号公报主要影响的会计科目,主要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按权益法认列之长期投资。至于其他资产科目,例如存货、递延所得税资产、金融资产、在建工程及应收账款,因其评价必须依其他公报处理,并不适用35号公报。

35号公报适用之期间为94会计年度之季报半报及年报,但公司可以选择提前适用,因此今年第一季季报上市柜公司必需开始依据35号公报,评估是否需认列资产减损。

在各项资产中,除商誉必须按季评估外,其他科目则是在有资产减损之虞时才需评估,且商誉一旦认列减损,即无法在未来年度回转,商誉以外资产认列减损损失后,如发现其价值回升,可认列回升利益。

会计师建议投资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思考,检视投资标的是否有认列资产减损之虞,第一,账上有认列合并商誉者,第二,长期投资规模庞大且年年亏损者,第三,账上有大量闲置固定资产者。

会计师指出,在各项评估指标中,以商誉发生减损的机会最高。其中尤以在景气高峰进行购并之公司将首当其冲,例如国巨并购飞利浦台湾厂,日月光购并摩托罗拉新加坡厂及中坜厂,台积电购并德碁及世大,联电购并联嘉、联诚及联瑞,鸿海购并国碁、芬兰墨西哥手机零组件厂等,其购并案之进行均在景气高峰产能吃紧的时机,在景气衰退时发生减损的概率将大增。此外,金融业也是购并案发生的大本营,因购并而产生的商誉也潜存资产减损的风险。

并非有购并之公司均会发生资产减损,但购并后营运绩效不佳或产业景气下滑之公司,发生资产减损损失的概率将大增。

此外,账上长期投资众多的公司,例如集团企业,工业银行等转投资公司众多者,都是极可能产生资产减损损失,其中尤以转投资公司从事技术进步快速产业,例如网路、光通讯、软体、IC设计及生技等产业,由于新技术出现可能使旧技术之价值产生极大损失,一旦产业高峰经过或新技术出现,即可能产生长期投资价值减损。

无形资产当中,另一个可能发生减损且金额较大者为特许权。例如前几年电信业者取得固网执照及3G执照,其投入金额均非常庞大,然其目前价值与当初取得成本极有可能发生减损损失,相关受影响之公司包括台哥大、中华电信、亚东集团、力霸集团及拥有相关投资的公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