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石油更“饥渴” 印度与中国争夺石油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3月11日讯】(大纪元记者综合报导)中国从1993年起成为一个主要石油进口国,石油外交成了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是40%,而印度已高达70%,在中国海外找油多年后,印度正在迅速赶上,与中国激烈争夺油源。

  ■中印石油之争

在俄罗斯、苏丹、委内瑞拉、越南、缅甸和整个西部非洲……几乎每个能源富国,都同时成为中印两国能源外交的目标。英国 《金融时报》评论说,中印海外能源遭遇战已是不可避免。现在几乎每周都有印度或中国公司宣布类似的能源交易,这两个亚洲新兴的经济大国为保证燃料供给的竞赛确实已经展开。

  中印两国“寻油”,谁拥有更多的优势呢?普遍的观点是,中国拥有陆上能源外交的有利地理位置。在北方,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相邻;在南方,南海是通往日本和韩国的主要能源运输通道;在非洲,中国还拥有7个合作项目。而印度虽然在它的“后院”与孟加拉这样的天然气大国为邻,但在陆上却由于受“老对手”巴基斯坦所限,使它很难获得俄罗斯和中亚各国的能源。

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查道炯在接受 [ 北京晨报 ]’}记者采访时分析说,其实很难对中印两国在能源外交上的优势和劣势做出明确区分,“和单纯的石油买卖不一样,大型的石油开采项目保障的是一个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稳定,涉及到更多的政治较量,这不是单凭地理因素就可以决定的”。 他举出了中国在俄罗斯寻建“安大线”未果的例子,这条石油管线历经数次企业谈判和政府努力,最终却因日本加入角逐而基本夭折。

  ■印度对石油更“饥渴”  

6%至10%的高速经济增长使得两国对能源的需求飞速上升,事实上,印度更“饥渴”些。资料表明,。而印度自从二战以来就一直是能源进口国。中国三分之一的石油消费需要进口,而印度三分之二的石油仰仗国际市场。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预计,在未来15年时间里,印度的石油需求可能增长一倍以上。

  ■竞争之中也有合作

  “除了竞争,在寻找能源的问题上,中印两国也必须考虑合作。”查道炯分析,这是因为国际油价高涨。曾经在去年突破50美元/桶的国际油价在过去的十天里继续升温,触及了55美元/桶的高点。如果一味地竞争,双方势必都会难以承受不断飙升的油价。

  新加坡《海峡时报》评论说,中国和印度有可能于今后30年在世界主要产油区,比如中东,结成重要的战略联盟。

  “合作的苗头去年已经开始,现在也成为中印两国正在努力的方向”,据查道炯介绍,去年11月,印度联合中、日、韩在新德里召开会议以谋求结盟和中东石油商谈判,以求降低石油溢价。“现在能源合作的舆论早已在中印两国存在,但是做起来却很难。”查道炯同时也指出,原因在于能源是个涉及国家战略的敏感话题。

  ■中共为夺石油不惜代价
资料显示,中共为争取能源,想尽了各种办法。为进口苏丹的原油,中共出售大批武器给苏丹政府以支持长达二十多年的内战;为开采伊朗油田,中共反对将伊朗的核武问题交给安理会讨论。为迎合俄罗斯。中共对俄国侵占中国领土采取承认态度,并从俄国大量购买武器。1994年中俄达成安大线油管协议,2003年5月胡锦涛访俄签署协定,但九月俄国态度转变,转而与日本合作兴建泰纳线油管,让中共大失所望,不得不另寻途径。@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俄达成油气并购 中国贷款60亿美元
委内瑞拉总统查维斯再度指控美国意图暗杀他
艾斯罗推出中文版价格报告
纽约期油 上周收53.78美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