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融中心之名行国内投机之实?

标签:

【大纪元3月17日讯】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唐英年3月16日宣读2005/06年度财政预算案。当中最值得留意的是,唐英年为香港所勾画的“金融中心”,原来是一个面向中国内地的投机炒作基地。他有关“香港人民币债券”以及一些吸引外地资金的建议,都涉及中国内地的金融安全问题。

一如外界所料,唐英年在这份预算案中并未有“大动作”,只在一些税务的安排上给予市民有限的好处。唐英年在这份以“巩固复苏、面对挑战”为题的财政预算案内,用上较多的篇幅(共15段,预算案全文共113段)讨论“提升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唐英年指出,特区政府将着力提升企业管治水平、发展人民币业务,以及推动资产管理。从表面上看来,这些措施是香港作为国际中心所必要的,但当细味之后,却发现鼓吹投机炒作、依赖祖国的意味甚浓。

唐英年在预算案中重点提到,特区政府将研究发展人民币业务,包括“考虑在港建立发行人民币债券的机制”。目前,香港所提供的人民币业务,包括人民币存款、兑换、汇款及信用卡业务。

众所周知,基于内地实行外汇管制的关系,资金流进内地市场炒卖债券的活动受到限制。特区政府有意开发人民币债券,无疑是为投机资金开辟另一条出路。在外界预期人民币早晚升值的情况下,“香港人民币债券”之路一通,炒作的活动势将升温,冲击着中港两地的金融体系。

唐英年在预算案中,盛赞中央政府适时推出宏观调控措施,抑制过热的经济增长,“解决部分行业失衡的问题”;然而,唐英年有关“人民币债券”的风险尚待论证,如果贸然推出,只会跟中央政府“加强金融安全”的意向背道而驰。香港特区政府固然可以从债券卖买中所得的印花税而达到增收的目的,但中国经济出现风险时,香港经济也会遭波及。因此,这方面的建议,必须作出更周详的考虑。

另外,唐英年提到,“为了进一步推动香港的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政府在去年就应否取消遗产税咨询有关团体和公众。对于应否取消这税项,各有支持者”,最后,唐英年在预算案中宣布,“在权衡轻重后,决定取消遗产税”。

有一种意见认为,其他国家在遗产管理方面已比香港先行了许多年,特区政府此时决定取消遗产税,对于能否吸引国际间富有人士转投香港,效果成疑;故此,唐英年此举的对象,极有可能是经济快速增长、富豪人数与日俱增的中国。这也意味着,香港有机会成为国内贪官和从事非法活动人士的“洗钱天堂”。

根据现行规定,举凡遗产价值在750万元以上,遗产继承人须向特区政府缴纳7至15%不等的税款;此税项每年为政府带来约15亿元的收入。现阶段,香港可说是少有仍征收遗产税的先进地方,在亚太区,包括印度、马来西亚、新西兰及澳洲已在近20年先后取消了遗产税,而在欧洲,意大利及瑞典亦已取消遗产税。几乎可以肯定,上述地区的富翁,绝少会为了节省遗产税而把资产调到香港。香港跟国内地理环境接近,又无语言问题,可以预见,有关的建议,主要对象可能是国内的富豪。

中国的法规尚未完全成熟,不少富豪和官员都在一些擦边球的经济活动中图利。之前亚洲时报在线报道有关深圳市委书记李意珍家人涉及“利益冲突”的商业活动,就是一例。一旦香港成为不法人士把“黑钱”调走的门阀,只会让香港的金融中心声誉以及祖国的利益受损。

唐英年在预算案中提到,“政府会继续致力提升企业管治水平,以吸引更多本地及国际投资者…我们会在今年较后时间,向立法会提交两条条例草案,赋予重要的上市要求法定地位,以及成立财务汇报局,加强监督核数师和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素…今年一月,香港交易所已推行一套新的《企业管治常规守则》,在董事及董事会常规、保障股东权利以及企业汇报和资料披露三个范畴,推行多项改善企业管治措施。”

事实上,“提升企业管治水平”已被讨论多时,可说是特区政府的“良好意愿”,唯政府之前在这方面纪录,却好像有点“有心无力”。

2004年11月,香港廉政公署(下称“廉署”)趁内地电视生产商创维数码(HK0751)的管理层到香港公布中期业绩时,拘捕了10人,当中包括在《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位列31的主席黄宏生,指他涉嫌行贿一名前会计师,伪造会计纪录,协助集团在香港上市。事件暴光后,黄宏生仍出任集团的非执行主席。同月,廉署拘捕了10人,包括上市公司和宝国际控股(HK0039)主席,指他涉嫌挪用公司款项合共2,080万元(港元,下同),巳被落案起诉。

同年7月,廉署调查先科国际(HK0724)管理层可能涉嫌一宗造市案,行动中拘捕了集团主席以及两名律师,廉署后来更因此案而搜查香港多家报馆。2月,廉署拘捕了两家上市公司高层、基金经理及股票分析员等20人,怀疑他们涉嫌透过贪污手法操控股价及配售股份。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不断鼓励良莠不齐的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集资,变相是为投资者摆设陷阱,并透过各类型的收费从中抽取利益。

中国内地与香港的关系日趋密切,唐英年这份预算案“拉近”两地的距离,本是无可厚非。不过,观乎唐英年宣布的措施,似乎浪费了香港作为中国与国际间所能扮演的平台功能,以及作为大中华地区枢纽的角色。

在预算案公布前夕,政党及市民均希望唐英年能够“派糖”(出台一些优惠的财政措施),以减轻生活负担。在这方面,唐英年总算是回应了社会的诉求,提出将每名子女的免税额由目前的3万元增加至4万元,与此同时,唐英年亦建议提供每年15,000元的免税额予供养55至59岁的父母或祖父母的纳税人,而与这些父母或祖父母同住的纳税人则可享有额外的15,000元免税额。

至于特区政府的财政状况,受惠于2004/05年度的地价收入理想(比预期高出2.5倍,达313亿元),期内的综合账目预计会出现120亿元盈余,相当于本地生产总值的0.9%,是自1999/00年度以来,综合账目首次出现盈余,不过,若扣除260亿元的债券数额,综合账目则预计录得134亿元赤字。

唐英年这份预算案,可说是借尽了时机,利用香港经济逐步复苏、政府管治出现变数以及中国经济起飞所带了的空间和时间,却什么也不作。

亚洲时报在线:陈嘉莉 撰文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唐英年:香港经济已重回升轨
港府拟建立人民币发债机制
美国的长期测试显示宾士车安全性最高
唐英年建议取消遗产税 增外资来港吸引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