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欲解除军售禁令 志在大陆市场

标签:

【大纪元3月2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赵彦台北特稿)欧盟究竟何时会解除对中国的军售禁令,众说纷纭,可靠消息来源说,今年中旬绝无可能,比较“恰当”的时机应该是明年一月后,但有分析指出,销售武器并非最终目的,欧盟是寄望大陆“投桃报李”,全面开放欧洲商品进口。

诸多评论认为,中国亟欲向欧洲军购,大幅提升自我军力以突破美国对台军售、海峡两岸军事平衡现况,因为在中国的想法中,唯有军备凌驾台湾之上才能产生“统一安全感”。

因此,对于欧盟自一九八九年起,因“六四”血腥镇压而发出的武器禁运令,中国自是如芒在背,当然极欲去除。

中国政府原本信心满满,笃定在多方游说和争取后,促使欧盟同意解除军售禁令,综合欧盟各国态度更似态势底定,不过,中共却始料未及,三月藉由十届人大三次会推出反分裂国家法后,不仅遭到台湾、美国、日本等国谴责,甚至连欧盟也表态反对。

这也使得欧盟在国际质疑与压力下,担心一旦解除对中国的武器禁售令,将成为增添台海威胁的推手,原定今年六月解禁的可能性顿成泡影,不过,外界仍预测仅是把解禁稍微延后,因为解禁涉及实质利益因素。

前国防部副部长、陆委会副主委,现任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教授林中斌最近屡与欧洲人士接触,获知军售解禁可能的最新动向。

他接受中央社专访指出,欧洲国家与美国关系早先因伊拉克战争问题趋淡,但是,从欧洲人士与媒体对美国总统布什与国务卿莱斯近期访欧好评不断,显见关系已见解冻。

他说,欧洲媒体近期陆续报导小布什在伊拉克推动选举造成投票率高达七成,相关协助中东民主进程等事项,都予以高度评价,无形中加深美国对欧洲的影响力、欧洲对美国看法的信任度,武器解禁与否及时间表当然成为重要事项目之一。

一般解读,美国坚决反对欧盟解除军售禁令有两大理由,第一是欧盟对中国军售将导致台海两岸军力失衡,美国维持亚太地区和平的战略将会受到威胁;其次,欧盟的军事科技有助于缩小美、中间的军力差距,将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林中斌指出,美国有其立场和考量,因而再三呼吁欧盟切勿解除军售禁令,其实,另一方面,欧洲也担心失去承包美国国防工业的利益,所以在乎美国对解禁的态度,综合上述外,最近则因中国政府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意外形成延后解禁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他说,可靠消息显示,解除对中国武器禁运应是势在必行,时间约于明年一月以后。

有评论指出,军售解禁看在美国眼里可能意味着某种程度的军事抗衡,中国欲购入的军备对美国可能形成威胁,除改变亚太地区海、空形势外,例如一旦购入捷克的反隐形雷达,更可能破解美国的F-117隐形轰炸机的罩门,这些都是美国不愿意见到、也无法接受的事。

林中斌认为,如果欧盟解禁,也势必会考量到美国的忧虑因素,所以,可靠消息指出,解禁同时会附带条件“售量不售质”,而所谓“质”即是指高科技武器,至于“高科技武器”如何定义,相信必有周详讨论。

中国与欧洲对解除军售禁令的态度,是否另有深层动机也令人多作联想,林中斌分析说,欧洲国家在商界压力下,极力设法开拓中国大陆的销售市场,藉由军售解禁对中国示好只是一块“敲门砖”,真正所图的是大陆完全开放欧洲商品输入,尤其是汽车和香水。

林中斌认为,中国本身自是心知肚明,也了解本身可能购入武器的种类及功能,所以,实际上,对北京当局而言,要求解禁只是一个表面理由,真正的目的在于与欧洲修好关系。

此外,欧盟实施对中国武器禁运的背景在于“六四”事件,如果欧盟解禁,似乎意味着中国人权有所提升,当然会对北京当局的“人权困扰”更有“抚慰”的效益。

相关新闻
学者:美国应结盟参与欧洲武器出口管制
反分裂法效应 欧盟对中武禁延缓解除
反分裂法效应 欧盟仍维持对华武禁
欧盟峰会研商成长之道 讨论对中军售问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