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碰到捷运 古迹准备搬家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30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郑学庸╱台北报导〕六年前,一千名台湾宜兰二结居民为了保存当地信仰中心,以六条绳索将二结王公庙移开原地、扩建新庙;两年前,高雄市政府为了保存高雄火车站,为火车站穿上“溜冰鞋”,平移至东南方八十二公尺远的空地上…。这一幕,不久后也可能在台北市中心上演,而被平移的建物将是北门旁即将被指定为市定古迹的铁道部工场大礼堂。

文建会最近委托台北市文化局对北门旁台铁铁道部大礼堂进行维护调查,却意外在礼堂屋顶的钢梁中寻获疑似为当初腾云号昼夜驶过的铁轨遗构,而由于盛传这批铁轨正是一百二十八年前清廷拆除中国史上第一条铁路 – 吴淞铁路,所拆下并废弃在台湾岸边的铁轨,加上礼堂仍部分保有清末及日治时期作为火车维修场的结构样式、见证台湾交通史,因此台北市政府近期内将依照古迹审查委员会决议,将礼堂正式指定为市定古迹。

不过,由于位于延平南路、郑州路口的铁道部大礼堂,同时也是未来机场线、松山线的交会处,不但礼堂基地将动土作为捷运月台层、铺设轨道,两条捷运线都将从今年下半年起陆续进行发包、施工,让这座被数条捷运、台铁铁道,甚至是附近高铁夹击环抱的“准古迹”,命运格外坎坷。

捷运局评估指出,唯一可行方法,就是先把礼堂给“搬走”,等捷运地下工程完毕后再“搬回来”,不但不影响捷运通车时间,预估也只会增加一亿多元的工程经费,目前包括捷运局、文化局与古迹审查委员会委员,多半倾向这个方案。

宜兰二结王公庙“千人移庙”,采用的是传统拉纤工法,而高雄火车站的“搬家”大典,采用的则是更细致复杂的总掘工法;不论是拉纤或总掘,要能让王公庙、火车站或大礼堂这样的大型建物平移,正如某支国产酒电视广告中所说的,“要帮房子搬家,靠的绝对是技术!”

有人将“总掘工法”称之为“让建筑物穿上溜冰鞋”,这项说法听起来简单,但要如何让高雄火车站这个宽达六百五十平方公尺、重达三千多吨的建筑物穿上鞋,并且往前移动八十二公尺,却是件苦差事。

由于高雄火车站和铁道部礼堂一样,是钢筋水泥结构,无法以拆开还原的方式搬迁,因此使用“总掘工法”,而非旧式“拉纤工法”,避免因拉迁过程歪斜影响工程。

这项作法是先在站体四周及动线路径,向下开挖深二点五公尺的渠道,再于站体基础脚上装置水平千斤顶,在建筑物下方铺设铁轨,并同步使用重型油压机撑起站体,使用油压机推动千斤顶,也同时推动建筑物平行前移,但由于水平千斤顶的冲程限制为六十公分,因此必须不断重复移动、重新架设,每次重新架设水平千斤顶约需一小移动速度为每分钟一公分。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