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妓院》获奥斯卡 有人欢喜有人怒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3月8日讯】(亚洲时报记者Sujoy Dhar 3月7日撰文)加尔各答 — 加尔各答最大红灯区-索纳加奇(Sonagachi)唯一能给当地儿童的就是生活的绝望。不过今年洛杉矶奥斯卡之夜的光荣时刻可能会改变《生于妓院》(BORN INTO BROTHELS)这部记录片中的小小摄影迷的命运。但几个性工作者组织对此大为不满,并抨击影片“缺乏深度”。

2月28日,索纳加奇的孩子们切蛋糕庆祝罗斯· 考夫曼(Ross Kauffman)和让娜· 布里斯克(Zana Brisk) 拍摄的《生于妓院》荣获2005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英国出生的摄影师布里斯克通过影片记实性地描述了索纳加奇性工作者的8名孩子的生活以及他们如何利用相机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索纳加奇大约有9000名性工作者,其中6000是全职的,另外3000是“临时的”。这里也以性工作者自发开展预防艾滋病计划闻名世界。这些计划最近得到国际认可。美国的“比尔和梅林达· 盖茨基金会”(Bill and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把索纳加奇计划作为典型,决定提供2亿美元资助印度6个城市预防和治疗艾滋病。

布里斯克1998年首次到加尔各答拍摄索纳加奇红灯区性工作者的生活。为了真正了解她们的生活,她住在红灯区里。她很快就与妓女们的子女打成一片,并为他们坚忍不拔的精神深深吸引。她买来操作简单的傻瓜(point-and-shoot)相机开始教孩子们摄影。不久,布里斯克就放下相机拿上摄影机并叫上当时的男友、制片人罗斯· 考夫曼与她一起到加尔各答。两人联手拍摄成《生于妓院》,影片讲述的是布里斯克如何通过教这些孩子摄影最终帮助他们走出妓院。

14岁的女孩普佳(Puja)说,“影片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非常感激让娜阿姨。”孩子们的摄影作品在全世界展出;他们拍摄的照片和摄影指南的销售额已接近10万美元。普佳说,在布里斯克的坚决要求下,她的许多朋友和其他小孩都走进学堂以求一技之长。她带着顽皮的笑容说,“我自己也开始上电脑课了。”

布里斯克也帮助许多像阿布什吉特· 达斯(Abhijit Das)和马尼克· 达斯(Manik Das)一样的男孩进入学堂。15岁的阿布什吉特带着英国口音说,“我现在会说英语了。让娜阿姨送我进了一家英语媒体学校读书。”

孩子们说,他们早早起来看奥斯卡颁奖典礼的现场直播。一旦他们的影片获奖,他们就有糖吃,就可以切蛋糕和许愿,因为记者和摄影师们都成群结队地涌到索纳加奇捕捉他们的反应。布里斯克也用手机致电普佳问候他们并告知获奖的消息。

普佳告诉《国际新闻社》(IPS),“在此之前人们或媒体从未如此关注我们。”阿布什吉特说,“知道影片获奖后我们都非常高兴。我们把它视为我们的电影,我们的奖项。”

然而,印度东部西孟加拉邦的6000名性工作者的保护组织-Durbar Mahila Samannyay Samity (DMSS)批评《生于妓院》的制片人“没有反映性工作者的真实处境”。该组织秘书、一名前性工作者的儿子杜塔(Mrinal Kanti Dutta)说:“最令人震惊的是我们从来不知道布里斯克或考夫曼在拍摄我们的孩子,他们是在偷拍。”他告诉IPS,“人们必须了解这些孩子的生存困境。但制片人却在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把他们带到恒河(the Ganges)边的Babughat拍摄。”

杜塔还指出了影片的不足之处。他说,“我看过这部影片。片中说,孩子们1998年入学前必须进行艾滋病测试。但在当时,学校根本没有要求做这些测试。”杜塔补充说,“影片某些片断说母亲们迫不及待地让自己的女儿入行(卖淫)。这是严重错误的,是对我们妇女的抹黑。”

索纳加奇的妇女尊严与安全性行为组织(women’s Movement for Dignity and Safe Sex -DMSS)总负责人贾娜(Smarajit Jana)说,影片在反映主题上缺乏深度。她指出,“导演从未试图了解问题的严重性。讽刺的是无论怎样,以性工作者的子女的生活为题材的影片或任何艺术形式都能立即博得人们的同情。”

DMSS负责人、前性工作者加耶恩(Swapna Gayen)说,虽然她们一直努力为孩子们争取权利和福利,但“在该记录片问世之前从来没有人关心我们”。她表示,“不管影片的内容如何,不正确了解问题什么工作也干不好。”性工作者正举行集会甚至组织记者招待会宣布她们将来的行动路线。迄今为止,她们尚无起诉制片人的打算。

《生于妓院》一片赢得了一连串的荣誉,包括在圣丹斯电影节(the Sundance Film Festival)上获得观众奖,而且还获得评委会大奖提名。

虽然布里斯克和考夫曼为了保护孩子们的隐私不愿在印度上演该片,但他们表示计划从影片收入中拿出资金在加尔各答为孩子们修建一所学校。(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比较中国极低工资和待遇 在韩华工:愿到韩国
伊朗大选选情胶着 改革派佩泽什基扬领先
政商环境恶化 美德杰律所拟关闭在华业务
德副外长:欧洲改变对华政策是北京行为所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