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政院长:不排除修宪反反分裂法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3月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李佳霏台北八日电)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今天审议“反分裂国家法”草案,台政院长谢长廷以“不排除修宪”回击,表明捍卫台湾主权及国家利益,即使敏感,国际社会也不好置喙;行政部门这种说法,除可试探国际反应外,也可能影响尚未出炉的反分裂法具体条文,是被动中主动出击的深思谋略。

中国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兆国八日在北京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说明中国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主张与内容。一如台湾政府部门事先获得情资,中国当局先以“立法说明”方式,待十四日人大闭幕前,具体条文才能明朗。

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邱太三分析,中国这种做法虽有“夜长梦多”的副作用,不过,中国应有深层的政治效应考虑,“关键条文”或许还有“回旋空间”。

去年十二月中旬,中国以国际宣传方式向各国发出制定“反分裂国家法”说帖,为两岸关系投下一颗震撼弹。

熟悉内情的人士透露,原先说帖的内容比现在中国端出的立法说明“严厉许多”;其中关键字句的调整是顺应变迁中的两岸及国际格局。

台湾政界及学界多数意见认为,中国着眼安抚国内强硬派压力因素推出的“反分裂国家法”,起初国际社会未见到具体条文,反弹声浪不大,多重申既定政策立场。

随着两岸过年包机直航顺利成行、中国国台办官员孙亚夫等人来台,吊唁前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新任阁揆谢长廷提出“和解共生”,以及扁宋会的十项声明,两岸营造春暖花开氛围时,中国却执意推出八成台湾民众反对的“反分裂国家法”,令美、日、欧盟等国家不得不发出关切声音,力促台海两岸不应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

这三个月,台湾政府部门的作为堪称冷静,没有激情的演出,对推动反并吞法或防御性公投,始终不公开表态,也与国际社会频繁沟通,除赢得国际社会的肯定,也让“麻烦制造者”的形象,从被中国嫁祸的角色,移回中国自己本身,这是中国推动“反分裂国家法”的不智之一。

其次,所谓以“非和平方式”解决两岸问题的三条件,或是授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和采取相关措施的权限等草案内容,不仅构成要件不明确,“等同对台动武空白授权书”,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忧虑,更把口口声声说要“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假面具,彻底戳破,伤害台湾人民感情,这是推动立法的不智之二。

另外,中国把既有对台政策法律化的结果,不但失去政策运用的灵活弹性,中国当局也会被迫认定台湾哪些动作是必须采取“非和平方式”解决两岸问题,未来恐“不堪其扰”,更可能成为内部权力斗争的工具,造成“作茧自缚”的后果,这是不智之三。

无庸置疑地,中国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是企图改变台海现状,否定中华民国主权,面对中国抛出这种变化球,相信台湾政府研拟多套剧本迅速因应。

从谢长廷在立法院答询时说,“如果中国通过随时可以对台湾动武,将台湾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一部分的法律,他赞成宪法总纲的部分,一到六条通通修掉”,即可见出端倪。

台湾喊出修改宪法的举措,当然牵动国际与对岸的敏感神经,不过,台湾面对中国矮化台湾主权地位威胁之际,以修改宪法部分条文表明捍卫台湾国家利益的立场,似乎国际社会也不好置喙。

谢揆丢出不排除修宪的主张,不但可以先试探国际的反应,也可能影响尚未出炉的反分裂国家法具体条文,对台湾而言,是被动中主动出击的深思谋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