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华区最小鱼种11mm 全球最小仅7.9mm

人气 13
标签:

【大纪元5月17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韦枢台北十七日电)全球鱼类学家不断寻找最大或最小尺寸的鱼种,台湾国立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副教授陈义雄发现大中华区最小,仅11mm的双斑豹虾虎鱼;另外瑞士的淡水鱼权威也将在第七届印度太平洋鱼类国际研讨会中发表全球最小7.9mm的鲤科雌鱼。

印度太平洋鱼类国际研讨会今天进行第二天议程,陈义雄表示,他在1996年 8月份和中国大陆虾虎鱼权威─上海水产大学教授伍汉霖一起研究海南虾虎鱼新种时,意外在海南岛海域发现全中国地区最小的脊椎动物(淡水到海口)豹虾虎鱼新种,成鱼最大仅11mm。

陈义雄指出,在1996年海南岛海域的水面表层发现行动迟缓豹虾虎鱼,捕获后经过长时间的比对查证和命名学的基本功夫之后,最近才确定是全中华区最小的豹虾虎鱼新种。

陈义雄说,这只最小的豹虾虎鱼有着不一样的特征,一般豹虾虎鱼在胸鳍附近都是深色带状,但这只双斑豹虾虎鱼的鳍却有独特的双斑,经过DNA分析之后发现,这只小鱼属于原始性鱼种,其他地区的虾虎鱼可能是从这个区域扩散演变出去的。

至于台湾的虾虎鱼种,陈义雄指出,1981年曾在垦丁海域捕获成鱼仅长10mm的小磨虾虎鱼,可惜这尾台湾最小的鱼种标本在加拿大,台湾民众暂时无缘见到;不过在2002年时在兰屿海域捕获全长20mm的小磨虾虎鱼中的巨无霸。

可喜的是,瑞士的淡水鱼权威Maurice Kottelat将在本周四的研讨会中发表全球最小的鲤科鱼类,那是一只 7.9mm的鲤科鱼种,不过由于这个发现将发表于专业期刊,因此学者不能先行说明,民众也无法一窥究竟。

中研院生物多样性中心代主任邵广昭指出,目前所知全球最小的鱼种,不外乎是虾虎鱼科或是鲤科鱼类,只是这两种鱼类不断相互改写全球最小鱼类纪录。

至于为何这种鱼类愈演化愈小,邵广昭指出,主要是吃得少、栖地也小,没有人类愿意吃这么小的鱼类,人类反而去捞捕大型鱼类,等于将这两种小鱼的敌人控制在一定数量内,反而有助这两种小鱼的生长。

相关新闻
鱼类生态专家陈义雄呼吁重视台湾特有种鱼类
一老翁嗜吃淡水生鱼片 引发外来种肝吸虫寄生
华夏食苑的奇葩——荆楚鱼席
中国的生态恶化:长江意味着什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