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胜利:中国新“银行家”的新兴之败

巩胜利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6月17日讯】王雪冰、张恩照(注:是中国国有“四大银行”之一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的原任“第一号”人物。若按原中行行长刘明康执掌“中国银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入住建行“一把手”等实践来看,中国“四大”国有银行“一把手”接近省、部级领导职务)是当代中国为数不多、最出色、最优秀、最杰出的“银行家”之一。他们没有象中国职务最高、最大的贪官——成克杰、胡长清、王怀忠等那样掉在钱眼里而翻船,也没有坦坦荡荡的就用“权力”往自己袋中捞钱,更没有象“中国第一贪”、也是最基层中国银行行长的余振东那样专门去掠夺性“圈钱”就走人。而更可怕的是,余振东等尚可抽逃4.83亿美元逃之夭夭,而王雪冰、张恩照等又何尝不可以、没有这种“权力”挟100亿、上1000亿金钱也逃之夭夭呢?但王雪冰、张恩照等,并没有象当代中国那些“传统”腐败分子那样去刻意“不怕死”的去捞钱,而是因为美国这一家G&D公司的可进可退的“关联”——中国金融体制允许、体制本身有空隙、本身就存在在那的当然“漏洞”,才在这外来一家公司的“圈”中套住了两位中国为数不多、最杰出、最优秀的“银行家”而落马……

今日,全球银行界认为:“过度监管”是现代及未来金融业所面临的最大、最难以规避的风险。——这是世界最著名的普华会计事物所和国际著名的金融创新研究中心经历10数年、对全球所有54个(注1)“高收入国家、中上等收入国家”及发达地区的440名银行业管理决策高层所调查研究后得出的结果。“过度监管”被首次列为银行界危险最大、排在第一位的最高风险,而金融银行的“信用风险”则被排在第二位,金融“公司治理”被调查确认为风险第三,金融“衍生品”风险列第四,第五位是金融“对冲基金和欺诈”的风险。这是近10年来世界金融界所新展现和已经反复实践的“五大风险”。

对深处全球监管最严厉(“严厉”是针对金融货币的“准入与准出”制度而言)、绝对最森严避垒的中国金融界而讲,最严厉极端监管则意味着不仅仅是全球金融危机最大、最难以监控的国家之一(这可能与中国传统“物极必反”有关),更是全球金融漏洞最多、资本外逃屡屡发生最频繁爆发的国家之一。一如中国一代接一代、年复一年、每年进行一次的万里长江防洪一样,在一段时间内,水位长期高企不退,若不泄洪既是再“严防死守”也总有一天会溃之东流……其实“泄洪远比筑霸”更为重要。这是因为:一个是注重环境生态的建设,另一个却在应付眼前的利益。缺乏持久的战略眼光,而疲于奔命的应付表面,成为中国经济长期难以按奈的心伤、心痛和灾难。

中国金融业2005年以来所爆发的漏泻问题,不是银行业本身运行中就应该出现的问题,而是中国国家经济体制与社会体制杂交派生出的集中表现反应。中国政府高官与经济高管层“血液”和用人的左右移动、相互渗透,使这些问题在中国金融界,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间内、长期的生态存在,而根本无法堵塞和回避。建立中国金融的生态制衡机制,关键是要从起点建立政府用人与企业决策高管的生态制衡环境,不能解决政府官员平移、“左口袋”搬进“右口袋”的机制及国有企业高管用人的生态环境,来纯种的谈改善中国金融生态环境,岂不真是隔着皮靴挠痒痒?

2005年前后,中国金融的实践、并验证了所爆发出的问题,如中国建设银行上任统帅王雪冰与续任者张恩照、与美国“巨集仁华艺资讯技术有限公司”(英文名Rrace & Digital简称G&D。此资料见2005年4月4日第7期《财经》杂志《张恩照案与IT采购玄机》一文,作者曹海丽凌华薇王丰)的腐败存在链,不仅仅后来张恩照在享用,就连王雪冰翻船的时候就明明白白存在在那里,只是没有人任何人愿意去正视、解套去捅破它。王雪冰、张恩照,栽在同一条链性的生态环境之中,又接连着隐伏数年,最后才终于无奈的爆发。这还不令已经发现中国金融生态环境之短缺、并开始注重中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中国金融最高层们深思、猛醒吗?

王雪冰、张恩照等,都是当代中国最出色、为数不多的最优秀银行家之一。他们没有象中国最高、最大的贪官——成克杰、胡长清、王怀忠等那样掉在“钱眼”里被摔死,也没有坦坦荡荡的就用“权力”往自己手中大把大把的捞钱,更没有象“中国第一贪”、也是银行行长的余振东那样专门去掠夺性“圈钱”就走人。而更可怕的是,余振东等尚可抽逃4.83亿美元、逃之夭夭,而王雪冰、张恩照等完全有权力、也可以挟100亿、上1000亿金钱也逃之夭夭。但王雪冰、张恩照等,并没有象当代中国“传统”那些腐败分子那样去刻意捞钱,而是因为美国这一家G&D公司的“关联”、中国金融体制允许的当然“漏洞”,才在这一家公司的“圈”中、套住了中国两位最杰出、最优秀的“银行家”。

《史记》一般的开拓性记录,警钟却永远历史的鸣响……就在21世纪、人民币将要注定升值之际,难道还不该让中国13亿人都想想、汲取这历史稍纵即逝的教训吗……

注(1):按照世界银行2005年1月出版的《2005年世界发展报告》统计的128个(据联合国公布有“主权”的国家达190多个)主要国家中资料中,“高收入国家”26个(人均国民总收入10000美元以上)、“中上等收入国家”19个(人均国民总收入3000—10000美元),“中等和中低收入国家”38个(人均国民总收入800—3000美元),“低收入国家”45个(人均国民总收入800美元以下)。

作者为著名中国问题学家,居中国

--转自《观察》(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韦拓:从下滑到坍塌 国足告别世界杯之路
林一山:被历史选中的上一代香港人
林一山:港人何以为信念从没退后?
【名家专栏】你的口罩为什么是中国制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