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许惠祐率舰出海 宣示护渔决心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19日讯】〔自由时报记者杨宜敏╱随舰航行报导〕海巡署长许惠祐昨天再向宜兰县苏澳渔民强调,“宁可战死,不要被气死”,绝对不是口号,海巡护渔“暂定执法线内打死不退”的宣示,也不会只有三分钟热度,目前将先采取定点、随船护渔的作法,等到明年渔汛期来临前,会与地方渔会先作沟通,执行重点护渔工作。

许惠祐昨到苏澳与渔民座谈,并搭乘和星舰出海,前往日本所属与那国岛北面台、日重叠经济海域暂定执法线附近。他保证,海巡署不是“软脚虾”,说到一定做到,曾有渔民质疑海巡护渔不力的部分,将会与渔民多沟通,产生信赖。

他强调,海巡署会争取与国际间巡逻舰同等级的配备护渔,不过,添购武器装备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也要透过外交手段与日方进行会谈,确定海域范围。

苏澳籍主发三十六号渔船船长李源漳,本月8日曾在暂定执法线附近海域发动渔船包围日本巡逻舰,他在座谈会中澄清,上次渔民集结包围日本巡逻舰事件,是渔民好不容易逮到的大好机会,原本计划借此透过媒体向国际发声,提高国际视听,而渔民没有其他行动,只是想吓吓他们,给日本人一点颜色瞧瞧而已,更不是要给政府找麻烦。

许惠祐等一行随后搭乘和星舰出海,同行的还包括苏澳区渔会代理理事长洪武军、前理事长林源吉、总干事林月英、延绳钓渔业协会理事长林光辉与多位船长等人,大约在下午三时许抵达台、日敏感海域,但未发现我与日方作业渔船。许惠祐入境随俗,透过无线电惯用的绰号呼叫我方在附近作业渔船对话,了解渔民需求,渔民开心地说,“好几天都没看到日本船了。”

现场陪同出海的主发三十六号渔船长李源漳看到同业的反映,显得非常开心,他说,“许惠祐这趟来对了!”不论对渔民、对海巡双方来说,可说是双赢的局面,接下来,就看海巡后续的护渔成果了。

一行人大约在晚间六时过后,返回苏澳港,陪同出海的洪武军等人肯定海巡署的用心,也愿意相信海巡护渔的决心;不过,他们还是希望海巡护渔不要只是三分钟热度,否则渔民只有自力救济了。

〔记者杨宜敏╱随舰航行报导〕海巡署长许惠祐昨从苏澳搭乘和星舰出海,由于渔民长久以来,强烈质疑海巡的护渔能力,许惠祐特别指示舰上官兵操练机枪与水炮,让同行的苏澳地区渔民代表们有所了解,他不讳言,我国海巡舰艇战力的确不如人,当务之急,应该尽速补强,至少须达国际级的配备标准。

和星舰为一千八百吨级,是海巡署最大型的舰艇之一,最上层甲板上,左右各有一门水炮,平常在遇到船只发生火灾时,可以射击灭火,此外,也可用强力水柱驱离入侵我海域的他国船只。

此外,还有一门二十釐米机枪炮,昨日由三名官兵操作,射程可达一千五百公尺;不过,这也是最被渔民诟病的地方,因为,舰上只配备这门机枪炮,火力不够强大,遇到日本巡逻艇,气势就输人一截,根本无法达到护渔的效果,昨天登舰参观的渔业界人士都希望赶紧补强海巡舰艇的武器配备,才能确保渔民安全。

人力吃紧勤务重 海巡队员咬牙撑

〔记者林嘉东╱基隆报导〕肩负护渔重任的海巡署海洋巡防总局北部地区机动海巡队,由于拥有多艘五百吨级以上具有远航能力的巡防舰,自台、日爆发渔权纠纷以来,每天都固定维持一艘巡防舰在纠纷海域护渔;尽管人力吃紧,海巡人员都能体认渔民的怨气,努力达成任务。

海巡署海洋巡防总局北区机动海巡队拥有九百吨级谋星舰、六百吨级基隆舰与五百吨宝星舰及一千九百八十吨级和星舰等多艘具有远航能力的大型舰艇,自海巡署成立以来,每月固定两航次前往我二百浬经济海域最北的北纬二十九度十八分海域护渔,再掉头返回台湾基隆,执行北方海域护渔勤务。

从基隆港出发到北纬二十九度十八分海域约三百多浬,一航次来回需花费三天时间,以中速每小时十六节来计算,三天就要耗掉约五十吨高级柴油,约五、六十万台币,若三天以全速航行,一小时约耗掉一吨柴油估计,三天就耗掉掉八十万;因此,每月只安排二航次前往我经济海域最北海域护渔。

台、日爆发渔权纠纷以来,海巡署北区机动海巡队除岁修中的宝星舰无法出航外,其余三艘巡防舰轮流出勤,为维持该海域持续有我方舰艇在巡弋、护渔,巡防舰固定每三天就出航,前往该海域交接,维持该海域的巡弋、护渔任务。

海巡人员指出,北区机动海巡队成军时,每艘船至少配置四十五名船员,但由于船员年龄逐渐老化,现在每艘舰船员平均只有三十名船员,工作量增加,勤务又繁重;尽管如此,海巡人员都能体认渔民的怨气,他们咬着牙也要完成政府交付的任务。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