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等一下 我的手机响了”

标签:

【大纪元7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肖见、白玉编译) 费南多-朱赖塔(Fernado Zulueta),今年46岁,他在佛罗里达州南部拥有一家连锁合约学校(Charter Schools)。他喜欢在工作时使用手机,甚至还把他名片上的地线座机号码划了,这样一来,人们不会打他的座机电话找他。

美国国内手机的用户人数目前约1.3亿,手机带来方便,但是也带来不同层次的困扰,尤其在工作或公众场合。罗宾-瑞哈德(Robin Reinhardt)痛恨在在工作时使用手机,她是一家负责为音乐电视节目邀请嘉宾公司的副主席。她只愿意人们在紧急情况下才打她的手机电话。但打给她手机电话的人认为,这样可以直接找到她而无需通过她的助手。这使她烦恼不断,她说:“我桌上的三台电话在响,就在这时候,有人打我的手机。我都要疯了。”

中国人中,尤其台湾和香港,手机更是普及到人手一机。台湾交通部统计,2002年行动电话门号数已达到2260万,当年度的台湾人口数为2252万,手机普及率是106%。香港地方虽小,但民众拥有手机的人口比率,却是全球之冠。2005年最新的数据显示,香港手机用户突破八百万,普及率达118%。大陆手机市场规模正以惊人速度成长,2004年用户总数已经超过三亿,手机简讯发送量超过一千三百亿条。

在电影院,葬礼仪式和图书馆可以看到有卢梭式的人们(Rousseauists)带着手机。在这样的场合和地点,对着一个塑料片大声说个人的私事似乎有违社会公德。

而在公共交通系统中,却是属于霍布斯式的人物(Hobbesians),他们认为生活是寂寞,贫苦,平庸和短暂的,不必给坐在身旁全神贯注读报的乘客一个安静的环境。人们都知道在餐桌旁打手机是不礼貌的,但有些现代化了的人却不管这一套。中国人社会中,餐桌旁打手机是家常便饭。

手机的出现使人际沟通形式改变,手机让两个人谈话时,不必停留在固定的场所(餐厅、住家、办公室或公共电话机旁);于是,公共场所与私人空间的距离给打破了。手机的普及,在电影院、剧院、地铁车厢内突然响起的铃声,常常令人“皱眉头”。

佩姬-波斯特(Peggy Post )是《商业礼仪的优势》(The Etiquette Advantage in Business)一书的作者,也是艾米莉-波斯特研究所(Emily Post Institute)主任,她说,手机引起很多的摩擦:在会议中间,执行官接手机电话,在繁忙的办公室,传来了让人无法回避的手机铃声,学术讨论会的主导人要求中断讲话以便接手机;同事每天像自动钟一样准时地与孩子讨论吃什么午餐。

在台湾,“请将手机关上”的标示贴在各个公共场所,饭店、音乐厅、戏院、图书馆、医院的墙上,但再怎么样,总是有人故意或“不小心”对这种没有罚则的约定视若无睹。

人事管理协会(Society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信息中心主任丽贝卡-黑斯汀(Rebecca R. Hastings)说:“现在,手机是这个时代的香烟。让人上瘾。就像某些地方禁止吸烟一样,手机在某些地方也被禁止使用。我认为会有更多的组织实行更严格的措施。”去年,人事管理协会对379名从事人事工作的专业人士进行调查,发现有40%的单位对手机在工作场合的使用有政策规定。

黑斯汀说,办公室的手机使用散乱的原因之一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用法。有些人在工作时炫耀他们的手机以显示他们如何重要。另外有些人把手机作为替换的通讯工具,以便和他们的孩子们,情人,保姆,修理工,朋友联系。

没有人敢冒着风险在飞机飞行时用手机,但当飞机降落、还在滑行大家已迫不及时开机,通报:“是我啦,我到了。你在干嘛?”这问题有多么重要。所以,下次你听到手机在公开场合响了,你会侃侃而谈自己的私事或是今晚的菜单吗﹖

资料来源:纽约时报、美国之音、大纪元、联合新闻网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国手机用户数明年可望突破四亿大关
混合式攻击够毒   电脑手机都要当心
手机普及维修业热门  百万年薪不是梦
中国专家:手机伤害中枢神经应禁止儿童使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