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援助布国成绩斐然 台湾奇迹无限延伸

人气: 2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1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李佳霏台北十九日电)时间回到二十多年前,一九九四年台布复交后进驻布吉纳法索的农技团员,在摄氏四十五度的西非荒漠,挥汗如雨的教导当地农民建构水利工程、插秧、犁田。最后,台湾技术团又创造巴格雷垦区的“绿色奇迹”。如今,奇迹仍在延续扩大,布国农民的喜乐成为技术团最甜蜜的负荷。

布吉纳法索人民居住的简陋屋舍,多为土砖砌造,上覆茅草。周围绝大部分的景致多为黄沙滚滚、杂草树丛遍布。//中央社

台湾水利专家在布吉纳法索成功兴建长五百八十公尺的渡槽,让上游巴格雷水库的丰沛水源能引入大小沟渠,灌溉稻田,绿意盎然。 //中央社

巴格雷农垦区空照图,从上空可看出台湾农技团化腐朽为神奇,把西非布吉纳法索的荒田变成稻香村。//中央社


随着外交部长陈唐山出访西非友邦布吉纳法索,步出机场,映入眼帘的不是荒烟蔓草,而是井然有序的首都瓦加杜古街道,伴着布国人民热情亲切的笑容,扭转非洲给人的印象-黑暗落后大陆。

离开首都瓦加杜古前往台湾援建的巴格雷农垦区,三个多小时车程,沿途一片杂草、树丛,不知在乏味的黄沙景致下看了多久,眼前突然出现矗立巴格雷垦区标示牌的三叉路口,车子右转弯驶入后,沿途景貌让人惊叹!

潺潺水流、虫鸣鸟叫,只见一条主干渠蜿蜒曲折地流向视野尽头,两旁农田井然,像极台湾乡村祥和景致,直到端详出是皮肤黝黑的农夫农妇耕作其间,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非洲实景。

农技团水利技师吴正吉说,自台布在1994年复交后,农技团进驻巴格雷右岸垦区,到处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但这里不是战场,而是农技团水利专家为开凿水渠,引火药炸开岩层,最后建构跨越溢洪道235公尺长的倒虹吸工、580公尺长的渡槽,以及60公尺长的三跨公路桥梁工程,成为当地工程标准典范。

翻开布吉纳法索的地图,可发现布国主要河川之一的那干贝河,是从西北流向东南贯穿国境。由于流量充沛,布国政府就在东南边的巴格雷地区盖水库,运用丰沛的水资源。农技团为使水库具灌溉之利,靠着落差和水的重力,建造一条长达15公里的主干渠、40公里的支渠,并利用给水门控制流量,构成网状的灌溉和排水系统,最后才能呈现“碧波万顷,巴格雷农垦区化腐朽为神奇”的景貌。

布国每年六至十月是雨季、十一月至次年一月较舒服,二月至五月最热时还会高达摄氏45至50度,“简直要把人蒸熟了,”水利技师吴正吉说。

巴格雷的农技人员,都是一顶宽边大草帽遮阳,尽量穿长袖衣服防止被晒伤,身边带者大水壶以补充流失的水分。

农技团长李正宗心有所感地表示,在这里工作,最困难的不是艰难的工程,而是恶劣的环境。由于垦区旁边就是巴格雷水库,“与水为伍”的情况下,蚊蚋丛生,疟蚊密度非常高。

“最热的时后,团员和眷属得疟疾的比率较低,大概连蚊子都死光了,”农技团员这样形容。吴正吉也说,在巴格雷地区,得疟疾是家常便饭,就像台湾患感冒一样,他在布国五年多来,也曾得过三次疟疾,还有一次是伤寒、疟疾一起得,“那时感觉真是痛不欲生啊!”

吴正吉表示,尽管环境恶劣,但在布国工作所获得的成就感,以及宁静的生活,对他却是弥足珍贵。

根据他的观察,当地农民勤奋学习,再加上布国政府对台湾信赖有加,配合度高,“在这种良性循环下,工作推展顺利”。“待收获时,看到农民拿自家最好的鸡蛋及羊只送给自己,献上最深的谢意时,那种满足感真的是言语难以形容”。

前农技团长方英彦也这样说,“支持我们日复一日工作不歇的,是看到荒地变成稻香村,农民的辛劳有具体的成果,粮食问题得到解决。”

目前巴格雷右岸垦区已安置农民1200户,约12000户人口,左岸垦区639户农户,约6400人口,每户农民分配土地一公顷,全都参加农技团办理的农民训练,教导他们种植水稻,包括浸种、苗圃、播种、插秧、除草、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水稻种植情形良好,每公顷每年两获,每获单位产量平均达五公吨,巴格雷垦区年稻谷量可达一万八千公吨,成为名符其实的“西非荒漠上的台湾奇迹”。

如今,台湾政府陆续推陈养鱼计划及观光休憩计划,相信台湾方面的真正用心,能让这片看似黄沙滚滚的非洲大地,日益呈现无限丰饶的景貌,让台湾奇迹无限延伸。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