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传承出现断裂 北京长安街媚外俗气

人气 3
标签: ,

【大纪元9月15日讯】(大纪元综合报道)北京长安街的建筑一直是各界议论的焦点,美国著名城市规划设计师最近投书新华社,批评“北京的建筑像穿一身俗气的洋裤褂”,引起各界强烈反响。专家学者近日也抨击长安街建筑设计功能错位,割断了历史文化传承,只成炫耀财富的窗口,缺乏作为国家大道应有的气度。

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美国著名城市规划设计师索.杰弗里(Jeffrey L.Soule),今年4月间沿着长安街步行至东五环考察完后,洞悉了北京规划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随后他投书新华社,称这个有着最伟大城市设计遗产的国家,正在有系统地否定自己的过去。他说:“为什么拥有5000多年文明的北京,却要像十几岁的孩子般莽撞行事,还穿上一身俗气的洋裤褂呢?”

据报道,自上世纪80年代长安街延长线上的国贸大厦动工开始,北京长安街进入一个新的规划建设时期,此后出现的建筑大多以庞大体积与张扬视觉效果为主,绝大多数系玻璃幕墙设计,一轮标新立异的建筑设计竞赛序幕被全面拉开。

索.杰弗里批评说,这些“建筑将军” 湮没了中国传统设计,把每个建筑都弄成了签名式的偶像,甚至连街道都成为超大尺度的象征。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贵祥认为,长安街上一些建筑没有了比例、尺度的权衡,成为建筑师一味张扬个性的没有整体感的迷乱符号,使得长安街成为财富炫耀的窗口。

香港大学地理系副教授王缉宪更痛陈长安街规划的乏味与空虚,是发展商、使用者、设计者的崇洋媚外和显富思维,带出了各种号称创新、现代但实际却多是低劣模仿的建筑。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谢冕表示,长安街建筑的发展是一个又一个“随想”的累积,它并没有形成一种可称之为与北京古城历史地位相称的,只能属于它的突出而稳定的风格。只是一种超大型的既缺乏传统色彩又缺乏现代精神的没有风格的街道。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会长、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顾问、总规划师王景慧特别指出,位于长安街核心地带的国家大剧院和东方广场是两大不协调的败笔。

现在从天安门由西往东看,东方广场恰似一个庞然大物出现在长安街上,由于它本身不是中国传统建筑而完全是一个西方建筑,无论从它的高度、体量还是建筑风格上,都与长安街核心地带原有建筑不协调。

而从景山和北海向南看,在建的国家大剧院形似一个“巨蛋”,和周围故宫、中南海的皇家园林风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给人“突兀”和“喧宾夺主”的感觉,带给人们的不是视觉上的享受。

一位不愿具名的老专家指出,这两处建筑与长安街两侧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一起把长安街承载了几百年的历史文化割裂。

长安街是古都的中轴,其周边的建筑应该继承中华民族的古建传统,以保有其历史文化特色。但现在街道两侧的许多高楼大厦不仅没有半点“中国味”,还将国外早已抛弃的建筑样式拿来“东施效颦”,而且建筑风格混乱,极大地破坏了长安街的形象,也割裂了长安街几百年的历史传承。

当年曾参与过联名上书反对建东方广场、国家大剧院的专家学者们,无不慨叹北京古城已被这些不伦不类的暴发式新建筑取代。

专家还指出,国家大道应该承载着一个国家的荣耀,镌刻着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国家建筑的历史,饱含着文明推演的故事,是一个民族形象、价值和力量的体现。但是今天长安街上除了天安门,大部分建筑却承担不起国家大道的光荣。中国还没有自己的国家大道。

索.杰弗里(Jeffrey L.Soule) 是美国规划协会全国政策主任、院士级注册规划师,一位长期参与中国城市规划的美国学者。@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六方会谈进展不多 美拒为北韩建反应炉
十一黄金周放假七天
VOA:记者组织欢迎欧卫转播新唐人节目
巴核弹之父非法向北韩出口核设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