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专业土角厝 耐震又环保

人气: 1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9月22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郭怡君╱专访〕尽管从集集大震后就搬到日月潭邵族社区的事务所常发不出薪水,偶尔就得到台北另接案子赚钱,谢英俊仍笑着说:“只要肚里有食物,我们就要继续做下去。”

木头、黏土、石头和竹子,二十万到一百万元的基本费,加上谢英俊建筑事务所的创意构思与一万人次志工的热忱爱心,六年来让近三百个低收入户住进冬暖夏凉、符合绿建筑理念的新家。

从震后推动南投日月潭邵族社区协力造屋,到潭南村台德合作土角厝计划,谢英俊领导的工作室组织失业者、身心障碍者、失学青少年等部落边缘人,以及来自全台各地的志工,一路协助震灾和风灾的灾民或低收入户,在南投、台中、苗栗、新竹、宜兰、花莲等地盖起他们梦寐以求的家。

人类祖先用了几千年的土木建筑材料盖“土角厝”,土角厝被认为是过时、不坚固的工法,最常听到的疑虑便是:“这些房子能抵挡台风地震吗?”谢英俊强调,透过专业计算,通风采光良好的现代土角厝完全符合国家法规的耐震防风标准,不但材料环保,还能自然吸收湿气和调节温度,根本不需要另装空调。

“人要住的房子应该是与社区生活息息相关的,但现代建筑太讲求技术、被资本主义商品化,经济弱势族群根本住不起。”

谢英俊指出,这是全球都有的现象,各国的农村和原住民多数都是弱势,一旦遭逢天灾,漫漫重建就让他们多年无家可归。

谢英俊说,跳脱不了旧思维的灾后重建,让身体强壮、有传统盖屋技艺的原住民受灾户失业酗酒、坐在路边等营造公司替他盖房子,“这是不对的!”

协力造屋就是要让住户的人力和时间得到充分发挥,当初在潭南村参与土角厝计划的原住民,现在已有能力组成工作队,到台湾各地去帮别人盖环保低价屋了,他希望这样的理念也能协助南亚海啸灾民,可惜目前还卡在当地的行政程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