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奈米技术强在跨领域整合 原创性待加强

标签:

【大纪元9月24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韦枢台北二十四日电)“2005年台湾国际奈米科技展”展示许多台湾的奈米技术和应用,由于奈米已被公认是未来科技重心,各国无不积极发展。奈米研发专家指出,台湾的奈米技术强在跨领域整合,未来最好在既有的产业基础上补强奈米技术,提高附加价值,但最需要加强原创性构想与设计。

2005年台湾国际奈米周热闹登场,今年参展的厂商和摊位数比往年多,显见奈米在科技明日之星的地位。国家实验研究院董事长、中华民国微系统暨奈米科技协会理事长翁政义强调,奈米科技无疑是本世纪最潜力的产业科技。

翁政义指出,2004年全球奈米科技研发共投入86亿美元,其中政府投入46亿美元,包括美国16亿美元、亚洲16亿美元、欧洲13亿美元;至于私人企业投资38亿美元,包括美国17亿美元、亚洲14亿美元、欧洲6.7亿美元;2005年起私人企业投资将超越政府投资,全球约有1200家新创奈米科技公司,市场调查分析,2015年全球奈米市场产值将达3兆美元。

而台湾在奈米科技的推动上也不遗余力,例如“奈米国家型科技计划”从2003年开始推动,目前国内已有逾400家企业投入科技开发和产品应用,到民国97年时,台湾的奈米技术应用产值将达新台币3000亿元。

工研院奈米科技研发中心主任苏宗粲表示,各国推动奈米技术各有特色,例如美国强在生医方面的研究,台湾则因为产业上中下游的紧密结合,形成跨领域研发的强大动力。

她举例,工研院最早想推动奈米碳管应用在显示器上,当做到一定程度时,院内召开加速产业化会议,想将好的技术成果移转台湾厂商产业化,不过,产业界说,日本、韩国的显示器PROTOTYPE颜色很漂亮,为何工研院做出来的只有几种颜色而已,因此业界要求工研院能尽快做出别的研发的PROTOTYPE。

当时工研院决定改用奈米碳管来做显示器的背光源,以取代现有的CCFL背光源,在技术上需要电子设计和材料技术,于是奈米中心找来工研院的材料所、化工所、电子所以及可处理特殊奈米碳管技术的能资所,四所合作发展,结果三个月内便研发出来,目前正在申请专利,这是别国做不到的事,但它却在台湾发生。

苏宗粲强调,在国际场合经常举奈米碳管这个例子说明台湾的奈米研发强在跨领域的结合,这就是台湾的特殊之处 (UNIQUNESS)。不过,利用奈米碳管做显示器的基础专利属于美国公司,奈米碳管放射出电子的特性也是美国的专利,但台湾却有利用奈米碳管研发显示器背光源的应用专利,台湾起步较晚,因此今后最需要加把劲之处就是原创性专利。

身为美国国家计划的委员会委员的苏宗粲也举美国生医界运用奈米科技的例子,美国以奈米金会吸收近红外线后生热的原理,生医研究人员想到癌细胞在摄氏46度到48度就死亡,但正常细胞50度还好好的,于是分别实验将奈米金以注射、叶酸吸附法载到癌症病灶上,在外面照红外线光,杀死癌细胞,不过这只是对浅层的癌细胞,目前已做完动物实验,正准备进入人体试验。

而台湾在生医的研究上,利用奈米技术监测果蝇的蛋白质的变化,观察它的神经传导网络如何进行,这也是别国做不到的,这就证明每一国都有特殊之处。

工研院副院长、国科会奈米国家型科技计划主持人徐爵民认为,台湾要将奈米技术和研发能量放在原本既有的强大产业上,如资讯、通讯、纺织纤维产业,才能如虎添翼,创造更大的附加价值,巩固台湾在全球这个领域的霸主地位。

徐爵民指出,国家型科技计划中有一项是利用奈米技术研发燃料电池,企图大幅解决消费性电子产品到处充电、耗电的麻烦,这项计划是利用“甲醇”做为燃料电池,利用奈米技术分离甲醇里的质子和电子,让质子通过交换膜,再和从另一条导线出来的电子连结,形成回路。

他解释,笔记型电脑、手机和PDA,每项电子产品都有专属的充电器与电池,要带出门往往必需大包小包,透过燃料电池的科技,可望利用甲醇做成燃料电池,电力耗尽时,随时补充小小一包甲醇,就能无限蓄电,让可携式电子产品使用更方便。

他强调,质子交换膜的技术相当困难,因为要让质子穿过交换膜,必需是奈米级的孔隙;他很有信心,这项研发在未来两年内会显现成果。

这项研究两年可以有成品出来,手机电池设计大约是打火机大小,笔记型电脑的电池大小则与现有电池无异,但是蓄电能力强大得多,更重要的是,这个燃料电池一旦研发成功,未来可以带动甘蔗、玉米、棕榈油等生质能发展,因为这些能源可以转化成甲醇使用,大大减少电力消耗,台湾可以对全球的环境产生莫大助益。

相关新闻
星国开发出医疗检测的液体启动电池
星国发明尿液发电微电池 用以检验疾病
2013年台湾至少造就一家国际级RFID公司
驻美台贸官员乐见湾区人士回台参加奈米产业招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