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观点 】 新年的心愿

标签:

【大纪元1月15日讯】2006年就这样来了。如果1984可以写一本小说、如果2046可以拍一部电影,那么,2006当然也可以谱成一首诗篇。

新年适合立志。除了升官发财、健康减重,这类流行的、普遍的心愿,应该还有别的选项、别的志向。比方说,立志做一些美好的事。什么是美好的事?美好的事例,处处可见。像是花莲门诺医院创办人薄柔缆医师的故事。薄院长是美国人,胸腔外科医师,1953年接受美国“门诺会海外救济总会”差派来台,并于次年在花莲创办门诺医院,为贫穷无依、物资匮乏的后山居民,以及布农族、阿美族、泰雅族部落,展开医疗服务。当时的花莲地区,没有几条像样的马路,除了医院门诊,薄院长靠两条腿和一辆摩托车出诊,翻山越岭,餐风露宿,只为了减轻一个病患的痛苦。曾经有乳癌病人住院开刀,女儿无人照顾,薄院长将之接回家中,照顾到病患出院。薄院长沉默寡言,但热爱工作,虽然物质条件原始,但他从不怨天尤人,只懂得全心全力付出;所以他的医学生们背地叫他“赤牛”,说他好像刻苦耐劳、卖力固执的一条黄牛。医者父母心,薄院长如此这般在门诺医院服务40年。他从未支领医院一毛钱薪水,他租公寓住,生活费由美国教会奉献,子女教育费从银行贷款;他退休回美国时,连住处都没有,后来,他的学生共同出资,买了一栋房子供其养老。1991年,薄院长在洛杉矶接受台美基金会颁发的“台湾奉献奖”,自称“在花莲40年,心中充满感谢”的薄院长,致词时说:“我为台湾奉献了这一生,我盼望台湾人,尤其是台湾的医生,也能像我一样,为自己的同胞,尤其是弱小无助的、需要人照顾的花莲百姓服务。”接下来的几句话,真是发聋振瞆,薄院长说:“很可惜,台湾的医生好像觉得到花莲很远,到美国比较近,没有人要去花莲,倒是很多人跑美国来。”就是这一番话,让脑科名医黄胜雄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一切,回到台湾的“后山”,接下薄院长的棒子,继续为台湾人服务。

门诺医院薄柔缆院长和黄胜雄院长的故事,脍炙人口,但永远不嫌太多人知道,因为我们可以将之视为标竿。当新年来临,当我们的人和心,也仿佛是崭新的,很适合立志、立志做美好的事。持之有恒做一些不为己利的美好事情,事无须大,持久即可;比如说,照顾弱势,扶持老残,倾听卑微处的呼唤。

有人为薄院长夫妇写了一首诗,大意是说:

“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给东西、给钱,还算容易,

最不容易的是,给自己

他们把自己毫无保留的给了我们……

是的,让我们学习“给自己”,把自己给掉。就像圣经说的:“我们度过的年岁,好像一声叹息,求您教我如何数算自己的日子。”那么,在三百多个日子以后,在2006年结束彼时,我们可以心满意足的,含笑的对自己说,是的,在2006年,我以生命谱成一首诗篇。

  (本文由中央广播电台《台湾观点》节目提供,节目首播时间为周一至周五17时55分,网址为:http://www.rti.com.tw/)◇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台湾观点】对“海峡两岸和平促进法”草案之质疑
【台湾观点】 民主化 才能焕发国家光彩
【台湾观点】伸手
【台湾观点】  没有民主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