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杨金池希望以虚拟环境反映恐惧的真实

人气 18

【大纪元1月17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林琳纽约特稿)纽约苏荷的艺术家杨金池的作品带有悲悯的强烈批判常令人触目惊心。他的互动式装置构思–“控制恐惧”(The Control of Fear )–入选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多媒体互动艺术奖项。以人类开发的科技营造出人力难以抵挡的灾难环境,这项名为“控制恐惧”的设计充满反讽。

杨金池表示,目前仍停留在纸上设计的“控制恐惧”是结合电脑科技以多媒体营造出虚拟环境并记录身历其境的人对不可抗拒的恐惧的反应。

成立于一九四七年的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是全球性推动电脑科技研究及应用的组织,近年来对于科技及艺术的结合相当重视。去年协会自全球推荐的作品中选出十二项装置设计,十一月上旬并邀请得奖人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国际多媒体研讨会,介绍他们的装置构思。

“控制恐惧”的设计在会上引起相当的兴趣。事实上,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工作室”等研究机构都致力于科技与人文结合的创作。杨金池的设计也是朝着这个方向。

“纽约艺术基金会”(New YorkFoundation for Arts)自去年即将之列入基金会争取各界赞助的项目,希望这项目前仍停留在纸上设计的装置能具体呈现。

杨金池指出,这项互动艺术装置的设计是运用高科技的侦测器、三度空间的整体影像设备、综观的录影设备、电脑声音辨识系统及智慧型互动系统来模拟出地震、海啸、疫病甚至恐怖份子攻击等天灾人祸,并记录身处其中的个人的反应。

观察人们身处在恐惧中身体及心理的反应,可以深刻体会生命的无常与人的无力感。

在纽约居住了二十几年,杨金池位于苏荷区的工作室“66 Communications Inc.”曾承接包括百事可乐平面广告等大型企划案。他多方面尝试不同形式的艺术创作,包括画作、摄影、多媒体及装置,也参加过多项联展及个展。

一九八零年由台湾来到纽约的杨金池和许多醉心纽约开放的创作环境的艺术家一样,在这个可能机会不少而竞争却尤其激烈的城市经历过相当艰辛的岁月。

半工半读在 Parsons School of Design 及 Pratted 专业艺术学院就读时,为了生活及坚持艺术的追求,他不能计较工作的性质。九零年代他在广告设计方面多次获奖并承接到一些让他建立名声的企划案。

个人的经历让他在站稳脚步后对于处于经济弱势的艺术家深感惺惺相惜,也希望能助一臂之力。

工作上的科技运用让杨金池很早就认识了网路无远弗届及即时交流的效用。他在一九九六年创立了网路艺廊 123soho.com,让艺术家展示他们的作品及个人资讯。

这个虚拟的艺廊不只展出艺术家的作品,也提供交流讨论的园地。由于本着服务艺术家的宗旨,在网路公司炙手可热的那几年,123soho.com 并没有成为淘金工具,在许多网路事业泡沫化之后,它还是坚持了下来。

杨金池表示,他相信艺术创作应该和心灵相系。民胞物与及人性关怀是他创作的主题。他也期望能获得各界共襄盛举,让他设计的“控制恐惧”多媒体互动式装置能具体实现。

相关新闻
李家同:高僧未说法
夜夫:共产党天不怕、地不怕,却有一种莫名的恐惧
逾半数中国老人不会上网
每日退党退团声明精选(1/12)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