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头税”和“党文化”

人气 1

【大纪元1月5日讯】“人头税”现在成了华界的热点,其间不乏分歧、争议甚至相互指责,笔者看来其实还真不是一件坏事,这件事可以说是加拿大华裔社区隐藏着的危机的大暴露,就好像是一个人有了病,这病发出来了,也就有了治愈的可能,不过如果不能对症下药,也真可能闹出性命之忧的局面来。这里就笔者自己了解的一些情况,发表一点评论,虽为一家之言,但也是本着治病的善意,希望我们华裔社区能就着此事成熟即健康起来。

其实要说起来华裔社区这些年来,好像从来就很难和主流及政府沟通,记得当年刚到多伦多的时候,正是两个针灸协会大打官司的时候,谁都要代表华界和政府谈针灸立法。后来一批从大陆移民出来,以针灸谋生的人士也成立个协会,也是要代表针灸界如何如何,搞得安省政府无所适从。记得当初该大陆协会的发起人就说:这不就是搞政治吗?我在大陆就玩,大家谁怕谁。七八年过去了,这个协会那个协会的好像也就无声无息了,不过大概一听说谈立法的事,就又会有人要忙不迭的跑出来要代表谁了。

前面说的这个例子因为牵涉的人群小,大部分人也不关心,但这回牵涉到全体华裔在加拿大的历史地位和将来的社会地位问题了,我们就不能再漠不关心了。马田也在委屈的喊:你们华界总得有个统一的声音吧。那么就让我们好好的来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造成了华界的分裂和内耗,使我们始终成为主流社会很难理解和沟通的一个社区。

我们来自大陆的移民都知道,自中共上台之后,他们就打着为了中国人的利益而代表全体中国人的名义,先是抢光了有钱人的财产“公有之”,今天再经济搞活“私吞之”,所以,只要在利益和权力问题上,一旦有人在非民众选举的前提下,以代表大众的名义,突然神秘的搞什么动作的时候,我称其为“党代表”在行动。更何况在“人头税”问题上,突然宣称代表华界和政府谈判的陈丙丁先生,可以说一贯是中领馆在华界的代言人,其“党代表”的身份从来都是其毫不避讳和引以为豪的。

说白了吧,把海外华界搅得四分五裂的就是这种共产幽灵带来的,无所不在,以斗争和阴谋为手段,以共同瓜分利益为诱惑的“党文化”。在一个国语社区声援华联会的记者会上,一位社团代表说:我们对人头税问题没有讨论过,不过听说这笔拨款也会使我们受益,所以我们就表示支持。另一位社团代表则说:我们社团没有讨论过人头税问题,但被推选出的理事当然有权代表协会全体人说话。前一位甚至不去想想那钱是怎么来的,那样一笔凝着众多华工血汗的钱是说分就分的吗?后一位则更是觉得“党代表”理所当然的有权代表全体人民思考和决策。

我们不能责怪那些脑子里满是“党文化”的同胞,因为他们从降生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在“党文化”中浸泡着,他们以为那是世间唯一的生存法则。但是我们必须提醒和劝告这些同胞,那绝不是人的生存法则,我们不能以“人民”的名义在全世界到处“打土豪、分田地”,因为那是绝不被文明社会所接受的,如果任“党文化”泛滥,最终整个华裔社区包括这些朋友自身都将身受其害。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党文化”并不遥远,我们身边还有非常热爱“党文化”的人,这种集斗争、暴力、欺骗、谎言、权术、诱惑为一体的“党文化”,也是我们大陆华裔社区四分五裂的根源所在,想想看,就多伦多来讲,为什么同样有着大约20万人口的香港背景的华裔社区几乎没有什么社团组织,而大约20万人的大陆社区居然要搞出几百个社团呢?

在《九评共产党》里有这样一段话:按《说文解字》,“党”(繁体,上尚下黑)意即“尚黑”。“党”,“党人”,在汉语中含有贬义。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 群而不党。”《论语》中注释为:“相助匿非曰党。”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小集团,往往被称为“朋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不好的概念,与“狐朋狗党”同义,“结党”和“营私”连在一起。在加拿大这样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作为以新移民为主的华裔社团如此“雨后春笋”般的繁茂,大概只能说明我们“党文化”的烙印还很深刻,我们溶入加拿大社会也还有一段路要走。

相关新闻
五柳先生:浅析中共的“党文化”
甘泉 : 彻底埋葬党文化 再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政媒两栖风波 郑丽文:马英九尊重她的处理
政媒两栖风波  马英九:郑丽文短期内处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