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老字号 头上光环的消退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11月10日讯】“头戴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一首老北京民谣形象地反映了老字号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和荣耀。这些老字号,凭借数百年来的苦心经营,铸就了在消费者心目中的金字牌匾。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曾经风光无限的金字招牌现在更容易让人联想到陈旧和传统,一些曾经令人羡慕的老资历、老手艺悄然淹没在了经济发展的轰鸣齿轮声中。

据经济参考报报导,商务部资料显示,中共建政初期中国老字号企业约有一万多家,涉及零售、餐饮、医药、食品加工、烟酒加工、居民服务(含照相、美发、洗染、浴池等)、书店、丝绸、工艺美术和文物古玩等行业。原国内贸易部认定的1600多家“中华老字号”,目前已有20%面临困境,有的甚至被市场淘汰;70%能够稳定经营;只有10%通过不断创新,发展壮大,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据业内人士介绍,老字号发展到今天,其品牌资产与现代品牌的价值差别悬殊。这些中华老字号平均都有160年以上的历史,有的甚至达到三四百年。但在1999年度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评选活动中,前20名里除“五粮液”排名第四外,老字号踪影难觅。

然而谈起中外知名品牌,可口可乐、麦当劳、奔驰、柯达、联想、海尔……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而,作为传统商业瑰宝的“中华老字号”无一入列。

曾经风光无限的金字招牌现在更容易让人联想到陈旧和传统,作为老百姓信赖的商家、商业同行的榜样,曾经令人羡慕的老资历、老手艺,就这样悄然淹没在了经济快速发展的轰鸣齿轮声中。

老字号问题探究

很多老字号背后都有动人的故事,其创业、经营历程饱含智慧和心血,代表了中华商业文化的精髓,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部分老字号已经演化成当地风土文化的一种象征,一种经典的符号,成为一个区域乃至中华民族文化与情感的根、活的文物。

拉面,已经成为兰州的城市名片,而在兰州提起拉面,“马子禄”牛肉拉面鼎鼎有名。口味地道、用料讲究,几十年的良好经营让这家老店人气颇旺。

然而除了在兰州拥有两家店面以外,“马子禄”牛肉拉面没有在省内外其他城市开店。马家的总店更是位于一条曲折的窄巷中,店门口水果蔬菜摊点四处开花,路旁居民楼上挂着的衣物花花绿绿。而马继祖认为,这样的地理环境可以让食客随意放松,至于停车,“想停哪里就停哪里”。在他看 来,自己是家族企业,资金有限,已经有那么多兰州拉面外出圈地,自己没有必要扩张。

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杨宝京指出:“‘好酒不怕巷子深’是诸多老字号企业固有的思想,经营理念上的墨守成规只是制约老字号企业发展的问题之一。”

老字号企业最初发展起家时,多位于老城区商业黄金地段,也往往处于近年来城市改造范围内,不少老字号被迫隐退到缺少商业氛围的偏僻地段,经营网点流失严重,大伤元气。

此外,体制转换问题一直是困扰老字号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老字号企业经历了公私合营和国有化改革,政企不分和产权归属不明晰等问题十分突出。西安“老孙家”饭庄是家年营业流水达一亿多元的餐饮名店,负责人马明阳曾三次递交提案,要求脱离国有序列,均被搁置。马明阳说,自己深受体制之苦,开不完的会议、买根葱都要层层上报的机制,让自己没法放手大干,错过了许多好机会。

“独有技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是大多数老字号企业保有自己金字招牌的核心竞争力,但如今,具有一技之长的员工往往是民营企业高薪挖走的对象,而企业急需的人才又难以引进。人才断流现象尤为突出。对兰州佛慈药业来说,企业经济能力有限,偏隅西北,“好人才留不住,好人才请不起”,正是这家曾经名噪一时的中药企业被其他品牌医药企业不断超越的重要原因之一。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注册中国商标 中华等名称屡遭封杀
中华老字号认定名单出炉 北京同仁堂等上榜
中植集团管理人申请248家公司合并破产清算
河北保钓人士宅基地被强占 上网求助引关注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