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产油国家积极在中国开设炼油厂

人气 5
标签:

【大纪元11月19日报导】(中央社台北十九日电)正当中国周旋在中亚、俄罗斯等能源新兴力量之际,中东地区也频频向中国传递了积极的资讯,沙乌地阿拉伯、科威特等中东国家在中国开设炼油厂渐渐成为趋势。

据“中国经营报”报导,这些国家在进入中国石油产业下游市场的同时,将直接由中东供应原油,无需从市场购买石油。这对于日趋需求石油的中国来说,无疑获得了原油进口权,增加了一条来自阿拉伯地区的原油进口新通道。

中石化在青岛投资人民币两亿元的千万吨级炼油项目,明年底要建成投产。掌握了全球四分之一的石油蕴藏、沙乌地阿拉伯政府全资拥有的全球最大石油生产商阿美公司一直是该项目潜在的外方投资者。

中石化集团总裁助理杜国盛透露,阿美与青岛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进行了数十次谈判,中方初步达成的意向是拟出让项目百分之二十五的股份。沙乌地阿拉伯的要求并不复杂,以此为条件,要求中石化只进口他们的原油,从而实现中国与中东石油的进出口市场之间的直接对接。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高级工程师白雪松透露,除了青岛项目,据传沙乌地阿拉伯工业基础公司最近正在大连选址,也是想做下游产品。

与此同时,中国国家发改委已正式发出通知,同意广东省、中石化与科威特国家石油公司在广州南沙联合开展广东炼油合资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可以确定的是,中科炼油项目的原油将全部由科威特供应。

广州石化有关负责人透露,中科炼油项目规模为每年一千两百万吨,项目总投资达五十亿美元。到二零一零年左右,广州将形成一个年炼油能力达三千万吨的世界级石化工业基地。

业内人士表示,中东产油国积极投资中国石化业,实际上也为自身介入中国的石油石化终端市场找到一个绝佳切入点。

根据世贸组织的要求,二零零六年十二月十一日,中国将开放成品油批发市场。

报导说,长期以来,中国进口石油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直接通过石油贸易买入,价格在相当程度上被中间商所操纵;二是与产油国共同开发当地油田,从中提取“份额油”,然而,这也引起一些国家的防备甚至敌视。

鼓励中东国家到中国炼油,无疑是中国“市场换资源”策略的再次体现。兴业证券石化分析师裴力军表示,对于中国来说,技术、设备都可以自己解决,唯一缺的只是稳定、价廉的原油。沙乌地阿拉伯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鼓励他们到中国炼油无疑是开辟了新的油源。

还有中国业内专家认为,与中东合作的直接作用将使中国规避国际油价起伏不定带来的不必要成本支出,将会大大减少世界石油市场变动给中国带来的风险。

相关新闻
世界油库 中共重中东油源左右外交政策
游客消费成经济支柱 日本“观光立国”见效
中国房企远洋集团遭清盘呈请 股价跌10%
人民币遭遇多重贬值压力 今年已下跌逾2%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