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东西艺文中继站 台北国际艺术村成果丰硕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2月1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郭美瑜台北十八日电)位于市中心的台北国际艺术村,昔日曾为市府养工处及台北捷运公司办公室,闲置多年后,北市文化局重新规划,二OO一年十月间成立“台北国际艺术村”,透过交流与交换,让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进驻,目前已有超过一百四十位艺术家进驻,六十多名台湾艺术家出访他国,交流成果丰硕。

座落于北平东路上的台北国际艺术村,由前任文化局长龙应台构思,广达集团董事长林百里捐出新台币两千万元,作为艺术村兴建的基金,让艺术村正式成立与运作。

台北国际艺术村现任执行长苏瑶华表示,艺术村历经“帝门艺术教育基金会”与“台北艺术大学”两个团队的经营,二OO四年五月由“台北市文化基金会”接棒,是介绍台湾文化艺术重要的中继站。四层楼的建筑,提供二十坪、十六坪大小等十余间宿舍,供艺术家进驻。

苏瑶华指出,艺术村成立以来,已建制一套艺术家遴选机制,拓展和国际各城市的艺术家交换计划,迄今已有来自三十三国、一百四十多位艺术家前来“台北国际艺术村”驻市创作。此外,台湾也有超过六十位艺术家前往国际各城市艺术村进行驻市创作。

苏瑶华说,艺术村目前已与三十多个国家及相关机构合作,进行艺术交换计划,包括SSAMZIE空间(韩国首尔)、SACATAR基金会(巴西)、亚洲连线(澳洲AsiaLink)、英国文化协会(伦敦盖司沃克艺术村)、法国文化协会西铁艺术村(法国巴黎)、O.K.当代艺术中心(奥地利)、亚洲研究基金会(美国ASPCC)等。

她表示,台北国际艺术村提供三种不同艺术家的甄选管道:国际艺术村机构交换计划、国内艺术家赞助计划,及国际艺术家驻村计划。国际艺术家驻村计划提供艺术家自费进驻,让独立艺术家同样享有交流机会。王丹就曾是驻村的艺术家。

至于交换或补助的艺术家类型,则分为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及文史哲三大类,由评审公开评选,并就出访目的及对当地文化的的熟悉度面试。透过交换计划而出访的台湾艺术家,由艺术村补助经费,可获机票、生活费,及每月最高六百美金的创作材料费补助。

苏瑶华说,台北国际艺术村是目前台湾最大的艺术村,也是台北目前唯一有能力补助国际交换计划的机构。经费主要来自文化局补助新台币八百万元,自筹三百万元,一年约送出十二位台湾艺术家,十二名国外艺术家进驻。来台驻村的艺术家必须进行在地创作,并以展览、表演、讲座、工作坊等在地分享、交流

台北国际艺术村可说是“小而美”,包含执行长在内,四名企划人员,两名行政人员,共七名小组成员撑起一片天。

企划组负责与国外交换机构联系,安排艺术家来台创作、表演、推广教育,住宿空间闲置时,则由行政组负责出租给艺文工作者,住宿费、表演场租、村内的咖啡厅营业成了主要的收入来源。

今年五周年庆系列活动,美籍艺术家安德瑞雅.波丽(Andrea Polli)就与中央大学大气物理研究所副教授王国英共同创作,以多媒体呈现沙尘暴悬浮粒子旅行的故事,双方并约定明年再度携手合作。苏瑶华说,这种跨领域结合的延续,为艺术村再添佳话。

艺术家驻艺术村孕育作品 普及艺术发展

(中央社记者郭美瑜台北十八日电)台北国际艺术村原是政府的闲置空间,经活化利用,摇身一变成为刚起步的艺术创作者与城市文化的对话平台,“小而美”的经营模式,日本东京都也来取经。台北国际艺术村执行长苏瑶华说,艺术村补助艺术家,让艺术家可无后顾之忧“孕育”作品、培养创意,功能与艺术普及一样重要。

台北市文化局长廖咸浩表示,驻村艺术家透过交换、交流机制,驻村时间从两周至三个月不等,艺术家有足够时间认识台北,为艺术界带来新的刺激,这些艺术家将来成为艺术领袖,个个都是文化大使。

苏瑶华认为,艺术村最重要的是“在地化”,驻村艺术家与在地“发生关系”,将台北或驻地的文化融入创作,艺术家认识在地文化,回国后再发扬、宣扬,产生的影响力比观光客还要深远。

苏瑶华说,今年五周年庆系列活动,美籍艺术家安德瑞雅.波丽(Andrea Polli)就与中央大学大气物理研究所副教授王国英共同创作“PM2.5的奇妙旅程(TheStrange Journey of PM2.5)”,以多媒体呈现沙尘暴悬浮粒子旅行的故事,双方明年打算再度携手合作,艺术家与科学家互蒙其利,这种延展性,凸显艺术村的价值。

不过,苏瑶华认为,国际艺术村不像美术馆、音乐厅,民众看到的已是创作成品,而是提供初生之犊艺术家一个创作交流的空间,与亟思突破之成熟艺术家一个实验转变的场域,缺乏与“最终消费者”接触。虽然目前企业不见得青睐、愿意赞助捐款,却是让台湾艺术家与国际艺术界对话的桥梁。

目前台北国际艺术村每年经费约新台币一千一百万元,其中由台北市文化局补助八百万元,自筹三百万元,自二OO一年至今,共一百四十三位国内外来访进驻,其中有十四位来自国内。

七名国际艺术村的成员,要完成艺术家互访交流事宜、协助艺术家参访、发表会、办讲座,还在寒暑假举办儿童营及推广活动。苏瑶华说,今年十月份北京市文化局官员参访时,直说艺术村发挥百分之一百二十的能量,还建议“开连锁店”。

苏瑶华说,艺术层次的提升,还有很多努力的空间,面对国际新成立的艺术村,总抱持“追兵在后”的心情,像创意这种看不见的东西,更需要政府带动。

她说,申请驻村的艺术家录取率不到百分之五,许多大老远跑来驻村的艺术家,在台北闹区的闲置角落展现活力,让台北散发出多元的活力,这股能量,也是台北最可取之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