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机场采访状况多 新闻自由和机场管理难拿捏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21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吴素柔台北二十一日电)在机场,可以看到载誉归国选手受到盛大接机场面;也有英国知名歌手艾尔顿强大骂脏话画面。机场采访状况多,如何在新闻自由和机场管理之间求得平衡,考验政府部门智慧。

近年来,媒体竞争激烈,加上外国艺人、政治人物等高知名度人士访台频率增加,机场采访出现许多失序现象,引起各界讨论。

外国知名艺人抵台,常吸引大批媒体,艺人为“比人气、搏版面”,场面越热闹越开心。韩国“师奶杀手”裴勇俊访台,“粉丝”把机场堵得水泄不通;同时入境的其他旅客,有人也许惊喜可以看到超级偶像,有人却可能感到不便。

另一种状况是,当事人不愿接受采访,媒体又非要这则新闻不可,机场就上演“你追我跑”戏码。嫁入豪门的艺人何如芸,不愿向记者回应老公劈腿事件,在机场奔逃哭喊“救我”;艺人夏祎不想谈论和倪敏然的感情事,不小心被绊倒的她,气得痛骂机场记者“你们是不是人生父母养的”。

大家记忆犹新的事件,还有流行巨星艾尔顿强搭专机来台开演唱会,抵台时,他对机场记者大骂脏话,一度扬言要搭乘原机离台。这件事情后来成为国际娱乐新闻,台湾知名度获得免费“宣传”。

除影剧事件,政治性活动也会在机场出现。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去年启程访问中国,抗议和支持民众在机场爆发严重冲突;当时的内政部政务次长林永坚因“警方处置不当”、“国家形象受到很大伤害”,向社会各界道歉,也负起政治责任请辞下台。

另外,敏感的外国政治人士访台,或者国内政界人士秘密出访,邀请单位或当事人当然不希望事情曝光,如果机场管制区让媒体长驱直入、畅行无阻,可能也会有负面影响。

昨天下午一场跨部会的秘密会议,决定取消中正机场实施将近五十年历史的管制区采访证制度,三月一日起改为个案申请制,引起媒体关切,有媒体甚至批评危害新闻自由。

内政部高层官员表示,早在九十三年八月的一场跨部会会议,就决定取消机场管制区采访“长期工作证”措施,但因为相关单位的“乡愿”心态,不敢马上实施;现在政府部门要落实管理,难免会面临压力,但仍须勇敢面对。

官员强调,机场管制区采访改为个案申请,是参考世界各国做法,兼顾新闻自由和机场秩序维护,希望媒体体谅。

根据航空警察局资料,日本羽田及成田机场规定,记者持职员证向机场相关单位申请,采访证为臂章形式,羽田每年更新一次,成田采个案申请。美国甘迺迪机场也是个案处理,检附工作单位公文和记者证,向机场媒体公关申请。

新加坡机场为个案申请,须前十天申请,若特殊紧急状况,可和民航局公关部专人联系;因管制严格,申请未必获准。香港机场也是个案处理,事前向机场管理局新闻组提出申请,说明采访时间、范围、内容、记者人数、携带器材。

英国机场采访仅限重大意外事件,采个案申请,由英国航空局成立紧急发证小组,采访人员由航空局新闻官陪同采访。法国戴高乐机场也是个案申请,以记者证向机场书面申请。

中正机场管制区采访措施改为个案申请,若被扣上“箝制新闻自由”的大帽子,实在太沉重。不过,新措施昨天才做出决议,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立即实施,一项行之多年的惯例做法,没有加强宣导和沟通,一下子就取消,少了缓冲空间,难怪媒体会反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