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機場採訪狀況多 新聞自由和機場管理難拿捏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吳素柔台北二十一日電)在機場,可以看到載譽歸國選手受到盛大接機場面;也有英國知名歌手艾爾頓強大罵髒話畫面。機場採訪狀況多,如何在新聞自由和機場管理之間求得平衡,考驗政府部門智慧。

近年來,媒體競爭激烈,加上外國藝人、政治人物等高知名度人士訪台頻率增加,機場採訪出現許多失序現象,引起各界討論。

外國知名藝人抵台,常吸引大批媒體,藝人為「比人氣、搏版面」,場面越熱鬧越開心。韓國「師奶殺手」裴勇俊訪台,「粉絲」把機場堵得水洩不通;同時入境的其他旅客,有人也許驚喜可以看到超級偶像,有人卻可能感到不便。

另一種狀況是,當事人不願接受採訪,媒體又非要這則新聞不可,機場就上演「你追我跑」戲碼。嫁入豪門的藝人何如芸,不願向記者回應老公劈腿事件,在機場奔逃哭喊「救我」;藝人夏禕不想談論和倪敏然的感情事,不小心被絆倒的她,氣得痛罵機場記者「你們是不是人生父母養的」。

大家記憶猶新的事件,還有流行巨星艾爾頓強搭專機來台開演唱會,抵台時,他對機場記者大罵髒話,一度揚言要搭乘原機離台。這件事情後來成為國際娛樂新聞,台灣知名度獲得免費「宣傳」。

除影劇事件,政治性活動也會在機場出現。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去年啟程訪問中國,抗議和支持民眾在機場爆發嚴重衝突;當時的內政部政務次長林永堅因「警方處置不當」、「國家形象受到很大傷害」,向社會各界道歉,也負起政治責任請辭下台。

另外,敏感的外國政治人士訪台,或者國內政界人士秘密出訪,邀請單位或當事人當然不希望事情曝光,如果機場管制區讓媒體長驅直入、暢行無阻,可能也會有負面影響。

昨天下午一場跨部會的秘密會議,決定取消中正機場實施將近五十年歷史的管制區採訪證制度,三月一日起改為個案申請制,引起媒體關切,有媒體甚至批評危害新聞自由。

內政部高層官員表示,早在九十三年八月的一場跨部會會議,就決定取消機場管制區採訪「長期工作證」措施,但因為相關單位的「鄉愿」心態,不敢馬上實施;現在政府部門要落實管理,難免會面臨壓力,但仍須勇敢面對。

官員強調,機場管制區採訪改為個案申請,是參考世界各國做法,兼顧新聞自由和機場秩序維護,希望媒體體諒。

根據航空警察局資料,日本羽田及成田機場規定,記者持職員證向機場相關單位申請,採訪證為臂章形式,羽田每年更新一次,成田採個案申請。美國甘迺迪機場也是個案處理,檢附工作單位公文和記者證,向機場媒體公關申請。

新加坡機場為個案申請,須前十天申請,若特殊緊急狀況,可和民航局公關部專人聯繫;因管制嚴格,申請未必獲准。香港機場也是個案處理,事前向機場管理局新聞組提出申請,說明採訪時間、範圍、內容、記者人數、攜帶器材。

英國機場採訪僅限重大意外事件,採個案申請,由英國航空局成立緊急發證小組,採訪人員由航空局新聞官陪同採訪。法國戴高樂機場也是個案申請,以記者證向機場書面申請。

中正機場管制區採訪措施改為個案申請,若被扣上「箝制新聞自由」的大帽子,實在太沉重。不過,新措施昨天才做出決議,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立即實施,一項行之多年的慣例做法,沒有加強宣導和溝通,一下子就取消,少了緩衝空間,難怪媒體會反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