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银行亲自执行 催收品质可靠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28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陈中兴/台北报导〕为控管银行催收品质,某大型发卡银行的做法,足供业界参考,其消金催收工作向来由内部行员亲自执行,只有极少比例委外催收,卡债等消金不良债权,坚持不转手给资产管理公司(AMC )。

该大型发卡银行在信用卡部门的催收人员达200多人,现金卡催收人员达80多人,总计有近300个专职消金放款催收人力,只有极少数委外催收;该行主管表示,毕竟银行员的水准比较高,委外催收虽然有契约限制,也必须接受银行督导,但是违规催收行为仍然时有所闻,至于银行将债权卖给AMC后,催收行为更是“三不管”,不当催收当然更加严重。

为确保催收人员的催收品质,该银行对催收人员与债务人的电话通联一律“全程录音”,录音资料更保存半年,甚至比证券商接受客户电话下单的录音规定保存2个月还要长;该行主管说,催收人员电话录音不仅保护债务人权益,同时也可保护银行人员不会受到不当指控,过去就曾有债务人投诉遭“不当催收”,但经过调出电话录音后,证实并没有债务人指控的状况,对方当然也噤口。

银行业者强调,其实连银行也非常想了解那些所谓遭受不当催收的个案、例子,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但是绝大多数的新闻报导,都只是说“不当催收”,往往没有显示那家银行、那家催收业者,使得银行似乎成了“过街老鼠”,行员也感到很挫折,明明没有的事,硬要由银行来承担。

例如上周媒体大幅报导化名“美珍”的女士,为何会借200多万元却还了500多万元?结果还欠600多万元?“卡债是单利,银行怎么算都算不出这是怎么欠的?”

稍早也有报导指称一名男子因卡债所逼,开车冲撞民宅,结果证实这名肇事者连一笔卡债也没有,银行局组长林栋梁气愤地说,什么事只要扯上“卡债”就会闹大新闻,结果根本没那回事!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