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中国:放漂的图书能漂多久?

人气 29
标签: ,

【大纪元4月12日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上海“放漂”了首批200本新书。他们在一辆出租车后座上,留下一本网络小说《一个伪知识分子的警察生涯》,在地铁一号线车厢放了一本《温故》,在瑞金宾馆别墅群的七彩餐厅酒吧留下一本《现代都市的单身群落》,在国际饭店大堂茶几上留了一本《国美商业帝国》,在人民广场座椅上放下一本《退步集》,在静安公园巴里岛酒吧遗下一本《读书这么好的事》……,

出版社为了“图书漂流”活动,特意制作了新封面,贴有漂流徽标,书的三面书边抹上绿色,书的封底有标注漂流活动的文字,让人一看就明白这是“漂流”图书。

3个月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举行图书漂流活动启动仪式。他们精选了100个品种2000册7万码洋的人文社科类新书或好书,先后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成都等10个城市“放漂”。这是中国大陆第一家独立运作全国性图书漂流的出版社。

图书漂流的起源

“图书漂流”活动,是一段文明美丽的奇妙旅程,她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再将其漂出手,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继续一段漂流书香。没有借书证,不需付押金,也没有借阅期限。这种好书共享方式,让“知识因传播而美丽”。

如此播撒书香,传播文化,宛若中世纪的“漂流瓶”,给人一种神秘感和浪漫情调,漂流的是一个梦,一种信念。在中国大陆,“图书漂流”活动,断断续续已经有一两年了,却悄无声息,2006年以来开始火起来。“图书漂流”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

课本漂流计划

上海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小学部,今年3月率先开展“课本漂流计划”,488个小学生中,已有500多人次捐出600多册课本和课外阅读书籍,250个学生开始使用“漂流课本”。

这些课本可以说是“毫发无损”,捐赠者自己在使用时相当小心,课本内不涂画不折页,又在课本封面上新覆了一层胶膜,学校在“放漂”前还对课本采取了消毒措施。

课本漂流,不仅节省书费,减轻家长购书负担,更是为了环保,20本书大约需要一棵树,中国大陆2.2亿中小学生,如果每人每学期使用2本漂流课本,那能拯救多少片森林?

上海的“图书漂流”目前最为有声有色的无疑是普陀区了,区文明办公室、区文化局和甘泉街道连手发起,2005年12月底,首批2万册书在超市、公园、图书馆、餐厅、茶座、酒吧等漂流点“起漂”,要求每一名读者限拿一本。

漂流点备有记录本,取书人自愿登记姓名和联系方式,借此结交书友,一张“参漂者”信息卡,让“放漂人”和“收漂人”有望联系。这些书都由市民捐赠,普陀区为这些“漂流书”制作了绿色蒲公英标记的放漂标识、宣传张贴画和书签,希望每一位读了此书的人都能在书签上签名留言,令每一本“漂流书”都拥有一份特别的“漂流日记”。

诚信危机

目前普陀区已“放漂”10万册书,设有16个漂流点,都由义工管理。

不过,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景频频发生。一位作家作了一场试验,将自己的一本畅销新书放在公园的长椅上,书上注明“漂流图书”。

不到两小时里,坐长椅的人没有间断过,书被翻了翻,放回原处。作家感到纳闷,为什么无人问津?

等游客离开座椅后,作家趋前询问调查。12个游客中,有9个表示对这本书有兴趣,很想读,但其中5个认为自己拿走书会被旁人视作贪图小便宜而“窃书”,有4个认为没有“免费午餐”,说不准是谁设的陷阱,当今防人之心不可无。

作家说,看来,这个社会弥漫着不信任的尘雾,防范心态也好,占为己有也罢,种种心态暴露了社会诚信的缺失,一些人不讲诚信,还猜忌别人同样不讲诚信,整个社会就形成互不信任的怪圈。

“图书漂流”的游戏规则是“爱就释手”,读者一旦违背诚信而“爱不释手”,图书就会触礁沉没。经区图书馆跟踪调查的信息显示,一些回漂的书留下了读者不文明的印痕,有的书内被笔划过,有的还缺了页。书的回漂率不到四成,或许是暂时搁浅,或者永远销声匿迹。

图书漂流触角

3月,有记者尽周折找到上海34名“首漂者”,其中31名是大学生,全部赞同“图书漂流”活动,但七成受访者坦承,看完图书后,不会将其放到公共场所﹔八成受访者表示这样的活动难以持续。

一位大学生说,与其放在公共场所没人看,或者让拣垃圾收废品的人拾走,还不如自己留着。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窃书不算偷”的意识负面影响深远,无疑是漂流图书回漂率低的原因之一。图书漂流是一张“诚信试纸”,测试着人的诚信指数。一本漂流的图书折射出人们对公共物品意识的淡漠,图书漂流是对诚信自律和文明阅读的期待。(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李家同:中小学多无图书经费
五洲制药公司捐赠“穷鬼翻身”图书予台南县
童玩展即日起在国立台中图书馆展出
肥胖者大部分是酸性体质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