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六太平老街 风华再现

易安 撰文、摄影

人气 349
标签: ,

台湾有相当数量的巴洛克式建筑,这些建物的风格主要是日据时代由日本人所引进,当时日本希望以新的建筑方式来取代原来中国传统式的建筑,以达到台湾文化彻底日本化的目的,而斗六门老街的建筑主要便是在日据时期的都市改造计划中开始的。

从斗六火车站出来往前直走大约10分钟的路程,就会看到一条跟其他道路不同的红砖步道,这就是太平老街,全长约600公尺的街道,其最大特色是拥有80多栋日治时期巴洛克式的历史建筑。太平老街在清朝到日据时代都是云嘉地区的交通要道,也是当时商人休息的驿站,因此所盖成的建筑物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繁华情况。

右边房屋女儿墙上装饰着西洋人物与一座时钟,其两旁是西洋瓶柱,中间是老鹰,象征着万里鹰扬。

太平老街的巴洛克式风格建筑建于日本时代的明治、大正、昭和等三个时期,可以说是欧洲、日本以及福建文化的结合,距今己近100年历史。每一栋建筑都是两层楼高,二楼正面墙外壁都有精美雕饰,华丽的屋顶外型、日式的商店招牌以及福建人在“女儿墙”上喜欢用老鹰、龙鳯和水果等栩栩如生的图案装饰,代表着“发展”和“绵绵不绝”的吉祥意思。部分楼房还刻上住户姓氏,除了宣示不忘本的美德之外,也有显赫名门世家的意涵。

太平老街保存了完整日据时代的建筑史,市公所1997年委托云林科技大学几位教授执行“创造城乡新风貌——太平路历史街区再造计划”,将原来遮住美丽建筑绣面的大招牌拆除,秀出了古典建筑风貌。一幢幢独特的华丽的巴洛克式建筑,呈现出太平老街的历史价值,因此吸引了不少观光客,促进了太平老街地区商机再生。

斗六太平老街一景

BOX:巴洛克
巴洛克 (Baroque / Barock)”源自葡萄牙文,为“变形的珍珠”之意,隐含有贬抑之色彩,此一术语其后在欧洲艺术史上系指一个时代之标志,即公元1600 年至1750 年间之艺术文化。巴洛克在艺术上,系指一种缺乏调合均衡规则之风格而言。

想一睹涵碧楼的风采,只有到桃园县的小人国主题乐园才能看到她的芳踪。

BOX:消失的斗六涵碧楼
传说中,日治时代斗六名人陈林氏宝有钱有势,根据文献《大正人名辞典》记载,她从事农业、经营木材胶灰、经营酒类、开垦土地等等而累积巨大资产,并纳税千金,因此日本人尊称她为“女丈夫”。

陈林氏宝于大正八年(1919年)独资兴建一栋三层楼的西班牙式洋楼,建筑费高达32万日币,费时3年竣工落成,这栋洋楼后来改称为“涵碧楼”,成了当时斗六的地标。涵碧楼座落在太平老街的土地公庙旁后方(今斗六城顶街巷内),秀丽堂皇的西式洋楼使得老街远近驰名。

战后涵碧楼由于老旧失修,屋内贵重物品经常遭窃;1989年左右台湾土地价格狂飙,而当地的地价税又非常昂贵,后代子孙无力负担,涵碧楼因此被拆除改建为现代楼房,斗六最具价值的历史建筑因而消失。

如今想一睹涵碧楼的风采,只有到桃园县的小人国主题乐园才能看到她的芳踪。@*(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金色水岸
金色水岸 人气 2
淡水河的左右岸
桃园龙潭.挑担古道.清水坑古道.石门水库
任贤齐重返老地方 与粉丝玩复古制服派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