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字浅说

板凳(斯洛伐克 )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4月21日讯】有顺口溜说:四川人,生得尖,认字认半边。比如:把“畸形”读成“奇形”,“别墅”认做“别野”,“逛马路”说成“狂马路”,“千里迢迢”为“千里召召”。这种毛病,尤令专业文字人士深恶痛绝,一旦被逮住,必定狠批猛斗。

其实,以笔者之见,别字固然是别字,但意思上并未相差太远:畸形,不就是奇形怪状么?没错;别墅一般都建在别的郊野风景之处,说是“别野”还算沾点边;逛马路,逛得高兴了,手舞之、足蹈之,口哼小曲儿,微微发点狂,也在情理之中;千里万里之外,才有必要召唤召唤,若是近在咫尺,做个手势、使个眼色(或送点秋波)就够了,哪里用得着动口。以上看法,虽然牵强,倒也勉强。

另有一类“生得尖”者,不是认半边字,而是把模样长得相像的字胡乱替代,比如:把“皈依”说成“扳依”,“有恃无恐”读成“有持无恐”,“膏肓”认成“膏盲”。该毛病也在狠批猛斗之列。但以笔者之见,别字虽然仍是别字,意思上同样没有大错:过去不信佛,现在把信仰扳过来入佛门了,以后大凡小事将依靠佛做主,这不就“扳依”了吗?有道理;“有持”当然“无恐”了,手中握有“家伙”,自然什么也不怕;那么“膏肓”呢?管它“膏肓”“膏盲”,前面总有“病入”两字牵头,意思也就不难理解:不就是说病已进入体内深处某个地方了,不好治了。至于这某个地方是叫膏肓还是叫“膏盲”,是叫大肠还是叫前列“泉”(我的天,又是一个别字),是叫脾胃还是叫心肝已无关紧要了。

至于把“鬼鬼祟祟”认做“鬼鬼崇崇”,“刚愎自用”读为“刚复自用”,“不卑不亢”说成“不卑不坑”,该类别字,“别”得有盐有味,笔者实在无法为之辩解,该批该斗。

笔者是四川人,高等文科毕业,文字基础有一点,但认起字来,也属“生得尖”一族。一般常用字不去说它,遇到艰涩生僻之字,往往懒得查字典,信口读来,图个方便快捷高效,对也好、错也好,横竖都是自己读给自己听,怕什么。但偶有谬误外泄,让人十分没有面子。如若干年前,笔者曾当众把“荤菜”说成“晕菜”,引来满堂大笑。本人至今仍不服气:这种菜有肉或有葱蒜等特殊气味儿,人吃了或闻了脑袋难免发晕,说它是“晕菜”有何不妥?

又是若干年前,笔者的一位年轻亲友在重大学术问题上遭遇科痞何祚庥,小人物受到大人物无端刁难压制,眼见年轻人处境艰难、前途堪忧,于是本人大打其抱不平:他“何诈麻”凭什么如此这般……,招来家人笑声一片。现在看来也无甚可笑,科学政客何祚庥,何以不顾科学的尊严,胡乱写文章攻击“法轮功”,欺诈麻痹一些善良无知的百姓?叫他一声“何诈麻”也不算太离谱。

当然,这种认字法也不是回回失败,也有得100分的时候。笔者有次在动物园禽类馆见到两个生字“鸸□”,一秒钟都没有犹豫,即脱口而出:这种鸟叫“而苗”,(这次认对了)。同伴疑惑的看着我:你既然认半边,怎么不读“鸟鸟”?我认为,如读成“鸟”字,那么鸡、鸭、鹅怎么办?看来,“生得尖”者,“尖”得有根据、“尖”得有章法。忽一日见到“殁”字,不认得,但见它长得很像“没”字,于是斗胆念做“mo”,又对了,暗自窃喜。可是这种“打猜猜”的方法也并非百试不爽,如“醢”字,三部分组成,该念哪部分?“芈”字怎么念?像“毕”不是“毕”,像“半”不是“半”,难倒众“尖”者。唯一的办法:老老实实查字典。

文章读到这里,各位川籍看官早已按耐不住:你说这种“生得尖”者,只是我们四川人吗?笔者害怕得罪诸位乡亲,赶快把话说回来:当然不是!但本人终日足不出户,孤陋寡闻,信息贫乏,不知哪些个省份还有这类似的“尖”人,欢迎各位多多检举揭发,“伊妹儿”发给我,我会再写一篇或几篇类似文章,于是相互彼此彼此,“大哥不说二哥,大家都差不多”(此乃四川方言)。

附上我的网址:哇哇哇.板凳 @ 有信必复. com (注:该地址中有别字,敬请读者自行纠正。)

本文纯属消遣之作,非是作者赞同用别字。祖国文字博大精深,妙不可言,是神的馈赠,岂能乱来。即使有些被现代社会异化了、需要修改的字,如何改也得听从神的旨意。@(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傅国涌:不会鼓错掌的清华人
江苏大学生百字申请书  28个错别字
绝妙的中国特色错别字
四川法官判辞错漏引咎辞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