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踢踏舞 挑战极速动感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21日讯】自由时报记者赵静瑜/台北报导

几年前小天后孙燕姿跳起踢踏舞,而后一支鸡精的广告,女孩在窗台上自在跳起踢踏舞的镜头,深深掳获了台湾观众的心,也让踢踏舞一飞冲天,蔚为风潮。即将于今天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演出的经典剧码“爱尔兰踢踏舞剧—命运之力”,二度来访,就是这样让台湾观众念念不忘。

百老汇声光 爱尔兰动感

该团昨天已台,彩排先秀舞技,整齐划一的舞步与令人振奋的脚步声,完全征服现场媒体的镜头。“爱尔兰踢踏舞剧—命运之力”成军至今已有9年,它融合了百老汇舞台声光效果与爱尔兰踢踏舞极致动感的魅力,透过年轻舞者的狂野热力,极尽踢踏跳踩,挥洒出爱尔兰踢踏舞的深层生命力。

麦克风绑腿 立体感十足

这出标榜快速且整齐划一舞步的“爱尔兰踢踏舞剧—命运之力”飞跃崛起,后来推出了结合世界各国的优秀踢踏舞者与爱尔兰传统音乐演奏者,创造了“命运之力”,也成为全球舞蹈的新风潮。该团在舞技之外,非常重视音响效果,他们的秘密武器之一就是将麦克风绑在小腿肚上,更直接靠近踢踏声,充满立体感,这出经典剧码的再度访台,也更展现了该剧深沉丰富的内涵与迷人的魅力。

首席舞团 乍见台籍舞者

有趣的是,该团首席舞者有1位是来自台湾,这位台湾舞者逸涵(Yi-Han )出生台北,5岁开始学习芭蕾以及中国民俗舞,为了让舞艺更上层楼,逸涵全家移民到匈牙利。当“命运之力”征选舞者时,她飞往伦敦参加征选。跟顶尖舞团一同巡回演出一直是她的梦想,如今刚好随团回到家乡台北演出,更是满心欢喜,要把最好的舞技分享给台湾乡亲。

该团今、明2日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演出,24日在中坜艺术馆,25、26日在高雄至德堂,27日在嘉义市文化局音乐厅,28日在员林演艺厅,29日在台中中兴大学惠荪堂,30日在台南市立文化中心 。详情可洽询主办单位乐旸艺术(02 )27783030。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金氏纪录踢踏最快的创造者—麦可.佛莱利(MichaelFlatly)回来了!他带着世界最顶尖的踢踏舞者,再度推出全新的爱尔兰踢踏大型舞剧“爱尔兰之虎”(CelticTiger),台湾抢到今年6月亚洲巡回的首演,台湾观众可以现场感受到麦可.佛莱利的世纪踢踏舞盛会,舞台上每颗滴落的汗水融入麦可极速动感的踢踏舞步,彷若震撼山河的虎啸!
  • 热情澎湃的踢踏舞又将在台中市演出,成军已有九年的“爱尔兰踢踏舞剧—命运之力”,将于二十九日在台中市中兴大学蕙荪堂演出。这次演出融合了百老汇舞台声光效果与爱尔兰踢踏舞的极致动感魅力,透过年轻舞者的狂野热力,挥洒出爱尔兰踢踏舞的深层生命力。
  • 自由时报记者凌美雪/伦敦报导“我很高兴睽违多年后,能以《爱尔兰之虎》到台湾做亚洲的首演。”一度高挂舞鞋的踢踏舞王麦可‧佛莱利,在伦敦的排练场向台湾人致意,他的《爱尔兰之虎》,今天就要在争取奥运主办权新建的8万人露天温布里巨蛋(WembleyArena),做他在伦敦的唯一一场演出,据了解,开放售票才3个小时就抢购一空。
  • 舍维尼城堡(Château de Cheverny)不仅仅是一座雄伟的城堡古迹,更是一座实实在在的家庭住宅。这座城堡座落在法国中部罗亚尔河岸的一个美丽山谷中,是一个活生生的博物馆,展示着过去法国家庭生活的样貌。
  • 对于一位18世纪女性艺术家来说,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艺术生涯非同寻常。她出生于瑞士一个贫寒的画家之家,作为独生女,她仍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在十几岁时就已展现出肖像画和歌剧演唱的惊人天赋。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这为她日后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成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欧洲上流社会的杰出女性奠定了基础。
  • 瓷器的历史大约可追溯至两千年前的中国。瓷器是一种玻璃化半透明的白色陶瓷,通常由高岭土(kaolin)(一种黏土)和白墩子(petuntse)(一种矿物)以高温烧制而成。瓷器到了近代才成为西方的遗产。14世纪时首次从中国传入欧洲。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1940年代后期,尽管世界逐渐从二战的破坏中恢复过来,但有些传统艺术和文化的元素却逐渐被削弱了,传统艺术中的真、善、美价值渐趋式微。
  • 圣约翰大教堂拥有雕刻精美的外观和双排飞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无疑问是晚期哥特式建筑。教堂长377英尺,宽203英尺,白色抛光外墙上装饰着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户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飞扶壁。飞扶壁上妆点超过95位十九世纪荷兰人物。一旁简约的红砖罗马式塔楼与哥特式装饰风格的大教堂形成鲜明对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