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国涌:直面忽视已久的面容和身影

傅国涌

标签:

【大纪元4月24日讯】这个年头,摄影是最不稀罕的东西,随着相机、数码相机的普及,谁还会在意摄影?然而,翻开新出的这本《卡嚓》,你会吃惊地发现很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一些场境,许多我们习以为常而一旦把画面定格,竟是那么震撼的瞬间。我的眼睛首先被那一幅油漆[或涂料]斑斑的绳索抓住,那是系着外墙油漆工生命的麻绳,“既是系命绳,又是夺命索”,和他们悬空作业的镜头一样会触动我们的内心,他们被放大的特写镜头,还是被摩天大楼映衬得那么渺小的身影,都足以唤醒我们人性中的某些东西。一个浑身黝黑、刚出矿井中上来的矿工与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一组钢铁工人或在大熔炉旁、或在浴室的画面,百岁老人的沧桑,旧梦不再的小巷故事……在我们的视线中,那些工人兄弟的形象真是已久违了。我们的媒体,每天总是把镜头对准了歌星、影星、超级女生……,各种各样的明星,而在社会的底层,上流社会看不到的地方,工人、农民,那些普通人们的劳作、挣扎、日常生活,他们的悲欢、忧乐,几乎被遗忘了。《卡嚓》选择的影像,往往是被浮华世界所遮蔽的生活,平常、琐碎却又不可忽略的真实生活,镜头的语言不同于文字,它有着现场感,直观,真率,有时甚至不需要说明。

“卡嚓”声中,在普通人的身上,我们或许也会发现那被忽略的光泽,“卡嚓”声中,我们会惊讶于身边发生的一切原来都有意义。在这期《卡嚓》创刊号上,没有出现农民、土地的画面,那也是值得“卡嚓”的。

如果说,在一个浮躁而快节奏的年代里,用精耕细作的文字来表达我们的内心、情绪、关怀,有点奢侈的话,“卡嚓”或许就是最好的替代。摄影在这里首先不再是一种专业的要求,他们喊出的口号就是“感觉第一技巧第二”,在真实的、赤裸裸的劳动、汗水和生活面前,技巧是多么的无力。《卡嚓》选择的“感觉”是准确的。与其感叹生活的无奈,时光的匆匆,不如让我们“卡嚓”一下吧,古希腊的伟大哲人亚里士多德说得何其精彩:“国家起源于生活,它为美好生活而存在下去。”在卡嚓声中,我们寻找新的生活,记录生活的进程,在某种意义上,今天的生活就是明天的历史。愿《卡嚓》告别童稚时代,快快成长起来,与变化中的时代同行。@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听看马祖】马祖酒厂 八八坑道打响名号
【哥本哈根设计现场】漂浮水上柏树林
【哥本哈根设计现场】打造美丽新世界
【哥本哈根设计现场】全世界最可爱的加油站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