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胡会后看美中台关系

【大纪元4月2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刘坤原华盛顿特稿)全球瞩目的布希与胡锦涛华府白宫峰会已经落幕。这场布胡会的最大意义,应是双方在承认彼此有相当歧见的同时,首次表示愿意求同存异,朝共同的目标迈进。布希说:“我们可以坦诚地面对我们的不同看法”;胡锦涛则说:“我们应以互相尊重的精神面对我们的分歧甚至摩擦”。

尽管布希与胡锦涛都强调,美中两国有许多共同的战略利益,但两人在言词交锋中都抓住机会,各自表述,凸显双方的分歧的确很多,而且暂时无解,不过大家已可以同意彼此有不同意见(agree to disagree)。

例如在国际议题上,布希呼吁中国协助解决北韩和伊朗企图研发核子武器问题,胡锦涛虽表示愿意合作,但也强调北韩问题必须透过外交途径,伊朗问题必须和平解决。

在经贸议题上,布希在胡锦涛抵达华府前,一连几天公开表示,“美国人民正等待胡锦涛主席来告诉他们,中国要怎样与美国进行公平贸易。”胡锦涛则有备而来,强调中国愿意在互利双赢的基础上,与美国平等协商,妥适解决两国在贸易上的歧见甚至摩擦。

胡锦涛说,能够做的中国已经在做,而且会继续做,例如保护智慧财产权、开放市场、汇率政策等。但胡锦涛话锋一转,反将布希一军,说美国自己也须对美中贸易钜额逆差负责,因为美国限制高科技产品输出到中国。他说,美国出口到中国的高科技产品,与美国的经济力量不成比例,如果美国能够放松对高科技产品输中的管制,相信必能有效改善两国贸易失衡问题。

在政治改革方面,布希说,中国不能只让人民自由买卖,却不让自由集会、自由发表言论、自由信仰宗教;胡锦涛则强调应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及发展阶段性。中国将根据自己的国情以及人民的意志,继续推动政治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中国愿意在互相尊重及对等原则下,与美国对话,促进世界的人权理想。

在台湾议题上,布希说美国在三公报及台湾关系法的基础上,维持一个中国政策,各方应避免对抗和挑衅,和平解决台湾未来;胡锦涛则省略台湾关系法,虽强调将尽最大努力与诚意致力和平统一,但也警告“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离出去。”他并公开说,布希告诉他,美国“反对”台湾独立,不过布希随即公开声明他是“不支持”台湾独立。

这次胡锦涛带给布希两大利多。一是中国将实施五年五点计划,藉发展内地,平衡城乡差距,扩大内需,把中国原来出口导向经济,转变为消费导向经济,刺激进口,平衡对外贸易。对此,布希公开表示欣赏与期待。

另一大利多是中国似乎已接受“负责任利害关系人”(responsible stakeholder)的概念。胡锦涛说,他与布希同意在反恐、反武器扩散、禽流感控制、能源、环境保护、灾难预防及援救等方面,加强对话与合作。继续透过六方会谈,寻求北韩核武问题的妥适解决,同时寻求和平方式解决伊朗核武问题。

胡锦涛说:“我向布希总统保证,中国愿意与美国及其他国家共同努力,建立一个永续和平和共享繁荣的和谐世界。”

对胡锦涛而言,这趟华府行最大的收获,应该是把中国的战略地位拉高到几乎与美国平行。尽管美国百般不愿意,但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已逐渐升高到美国在国际上的主要对手,毕竟是美国自己邀请中国成为国际体系中“负责任的利害关系人”。

另一收获,就是胡锦涛去年九月在纽约会见布希时,首次提出,邀请美国与中国“共同管理台湾问题”,但当时立即遭到美国国务院拒绝。不过从事态发展看来,美国似乎已接受了“共同管理”的概念。胡锦涛公开指出,布希一再对他强调,不希望看到台湾当局采取会改变现状的举动,破坏了中美关系。胡锦涛说,“对于这一点,我表示高度赞赏。”

至于美台关系,从这次布胡会谈内容看来,终统风波的确已经过去,不过美方仍在观察台湾方面承诺绝对不会再有意外的可信度。

终统风波虽然已经结束,但后遗症则暂不易消除。五月初陈总统赴中南美洲访问,到底是过境东岸还是西岸,甚至北岸或南岸,乃至于岛州或不过境,都具有指标性作用。

至于两岸关系,尽管美国催促中国与台湾民选政府接触对话,但中国静待泛蓝二○○八年重掌政权的态势,已很明显。美国虽然不希望看到民进党当局挑衅对岸,对国共重新拥抱在一起则亦喜亦忧。毕竟失去台湾的制衡,美国将更难掌控亚太局势。

相关新闻
美维持台海和平立场 台方肯定
布胡会后人民币下跌 世贸促升值
布胡会效应  深圳大规模扫荡仿冒假货
日媒:布胡会想法有落差  美国国会表示失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