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工资”就业 中国大学生:拿汗水换明天

人气 5

【大纪元5月27日讯】河北省石家庄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指出,随着就业压力的膨胀,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选择“零工资”就业,他们共同的想法是“拿汗水换明天”。大学生这种就业前的待业状态也算是积累经验的机会,不过,专家学者并不鼓励,因为一旦出现问题,不利于大学生自身权益的保护。

据新华网报导,今年河北省进入人才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0多万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石家庄人才市场和一些大学生招聘会后发现,用工单位的招录条件“水涨船高”,要求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等字样的招聘启事随处可见。正是由于用人单位这种对工作经验的要求,使得没有多少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不得不选择“零工资”就业。在这样的选择背后,是大学生们希望用汗水换取工作经验,并以此作为找好工作的“敲门砖”。

许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表示,不反对通过短期的“零工资”就业来换取宝贵的工作经验和就业机会,“为了找一个好工作,‘零工资’就业是可以考虑的。”

一些用人单位表示给大学毕业生提供一个实习的机会,同时还不用支付报酬,也乐得向他们敞开大门。”“零工资”就业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不过,河北科技大学国际贸易系大四张同学认为,即使大学生是为了积累工作经验,用人单位也应适当支付报酬。小刘说,好不容易毕业了,可以自食其力报答父母了,怎好意思还让父母养着?

小刘曾在求职时被用人单位提出“零工资”试用要求,当时小刘虽然有点担心被“涮”了,但他不想丧失这个心仪已久的就业机会,便毫不犹豫地点头同意。还好,三个月后因为表现出色,他被用人单位录用了,不过与他一拨应聘的好朋友却没有那么幸运,用他的话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据国家发改委就业司发布的资料,2006年劳动力过剩人数将达到1400万人,其中大学毕业生为413万人,比去年再增75万人。因此,在没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有些人认为先找个单位“充充电”“贴贴金”也未尝不可。

但是河北世纪方舟律师事务所王健律师则建议,求职的大学生尽量不要寻求这种就业安排,即使是自愿“零工资”就业,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也应签订协议,对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约定。这样既有利于大学生自身权益的保护,也可防止发生劳动纠纷时用人单位处于被动。

面对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零工资”就业,河北科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和老师认为,在当前就业压力下,毕业生做出这样的选择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想要获取工作经验,不一定要以此为代价,这一现象也暴露出一些高校在教学与实践上的“脱节”。因此,她认为各高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社会实践的机会,并将专业学习与择业就业有机结合,以保证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王艳宁认为,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钱就是“劳动报酬”,自愿“零工资”就业的大学生并不是没有回报,只不过他们的回报不是直接的“钞票”,而是宝贵的工作经验。但是如果用人单位有恶意用工的嫌疑,那就构成违法了。

王艳宁认为,“零工资”就业是一种现象讨论,但它应该不会成为一种趋势。当前,有关部门应当寻找解决的办法,而不是盲目遏制。@(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中国大学生就业“两极化”现象明显
调查显示上海北京是中国大学生就业首选城市
美大学生就业新趋势 会计最吃香
2005年大学生北京就业 月薪千元以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