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澎湖古迹妈宫古城 兼具休闲旅游广度和深度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30日报导】(中央社记者许耀彬澎湖县三十日电)澎湖县许多的古迹中,目前仅剩一座城楼和一段古城墙的妈宫古城遗址,不只是澎湖观光旅游的重要据点,这座百年历史的古城,也是城池史中最后一座、寿命最短的城池,因此,走一遭妈宫古城,感性与知性兼具之余,还可以领略妈宫城变成马公的由来。

澎湖县这座建于清朝光绪十三年(西元一八八七年),已经有一百一十九年历史的妈宫古城,先后经历甲午战争、二次大战后,因为时空流转和环境变化的主客观因素影响,现在整座妈宫古城只剩下俗称“小西门”的顺承门和往西北延伸的一段古城墙。

澎湖县旅游局长洪栋霖说,这座“妈宫城”又称为“澎湖城”、“光绪城”,兴建的远因是因为光绪十年清法战争议和以后,清朝政府认为澎湖在战术战略的地位相当重要。所以才在光绪十三年兴建这座妈宫城。

洪栋霖指出,当时妈宫城建造两年,城墙周长七百八十九丈二尺五寸、城墙高度是一丈八尺、墙根埋入地下三尺五寸,材料则使用澎湖当地的石材—玄武岩和(石老)(石古)石,并按照地形逐步兴建。城墙上的城垛有五百七十个、墙身厚度有二丈四尺,城墙厚度比当时一般的城墙还要超出六尺多,所以工程相当浩大。

他说,当时妈宫城城池分别开辟东(朝阳)、西(大西)、南(迎薰)、北(拱辰)等四座城门外,还有小南门(即叙)和小西门(顺承),总计六座城门、五处城楼(大西门没有城楼)。目前仅存的就是小西门—顺承门。

许姓文史工作者表示,以澎湖的妈宫古城兴建年代,应属于清代最后一座城池,寿命也最短,现在仅存顺承门和一段古城墙的遗址。主要是日治时期进行所谓都市计划时,分次将南、东与北侧的城墙拆除,又将土石移作马公第一和第二渔港港区硬体设施,至此,妈宫城正式走入历史。

许姓人士又说,从城墙高处环顾四周,看到的就是妈宫港和腹地,更可以监控整个妈宫港进出的大小船只。这也就是为何顺承门紧邻妈宫港出海口并有实质防卫妈宫城的主要原因。另外因为澎湖人信奉妈祖,因此,这座古城被称为“妈宫城”,古地名就叫做“妈宫”。

他指出,这个地名到了日治时代大正九年,也就是西元一九二0年,才被日本人以谐音改成“马公”并沿用到现在。这就是为什么各航线机票或船票上会写着“马公”而不是“澎湖”的原因,所以地名典故也相当有趣。

由于妈宫城遗址见证历史的轨迹,感性知性兼具,因此,只要到澎湖来,登上顺承门后,豁然开朗的视野和着清凉的海风徐徐吹来,心中那种舒适和惬意,无法以笔墨形容。所以一直都是到澎湖观光度假时必定到访的旅游景点。

从这里可以感受到清朝秀才许晋缨澎湖八景诗里,形容“案山渔火如星斗”那种纯朴和与世无争的感觉。而轻轻闭上双眼,遥想当时妈宫港区的夜色如墨,满天星斗和海面的点点渔火相互辉映,这种景色和意境恐怕只有在画中才能看到。

而现在的马公港,已经是澎湖最大的商港,而澎湖民生物资有百分之九十靠海上货运输入澎湖,也让马公港成为澎湖最大的客货吞吐港。其现代化的港口设施拥有雄厚发展潜力,目前政府也有朝向国际化发展的计划,将可以提升马公港客货往来的吞吐品质,未来将展现澎湖现代化的新生命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