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正体字之争引发对文化遗产忧虑

人气 5

【大纪元5月5日讯】大纪元记者李途综合报导/ 中国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陈章太称,联合国决定从2008年后,在联合国使用的中文将统一用简体字(目前是用简正体字并存使用),从而引发对中文字和中华文化渊源的探讨。

学者指出,简正体字的使用、推广,牵涉到中华正统文化传承的问题,一个文化本源的问题通过强势政治来解决,将贻害子孙万代。

中共官方近年来不断向世界各国进行党文化渗透,以在世界广设“孔子学院”的形式,推广变异文化,已经引起各方关注。

港八成青年反对官方用简化字

据报导,香港青年发展网路最近访问了450名15至40岁青年,当中逾七成是学生,以了解他们对简体字的看法。结果发现,逾八成受访者不同意在官方文字上“弃正采简”,认为正(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虽然他们在阅读书籍、浏览网站时也偶而或经常接触简体字。

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宗静航接受香港太阳报访问时表示,担心简体字若成单一标准,将使中国文化研究出现断层。会阻碍文化的推动,文字简化不可“一刀切”。

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副教授吴东英表示,政府总喜欢制订标准,但文字使用更多依靠习惯和文化,她建议港府不要强制推行简体字,文字简化也要循序渐进。

台湾吁珍惜文化遗产

台湾学者认为,单一用简体字,势必对渊源流长的正(繁)体字教育传播工作造成强烈冲击,也令亟盼保存中华文化者深感忧心。

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表示,不反对大家书写用简体字,但是反对印刷品用简体字,他建议在联合国将正体的汉体字列为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这项建议完全是以中华文化为本位,不带任何政治色彩。

陆委会副主委刘德勋表示,正体字是艺术和文化的结晶,表现出来的美不是简体字能够取代的。正体字代表的是文化的渊源和精髓。

菲律宾学者则认为,即使传言属实,目前在菲律宾仍以正体字为主流的华社,短期内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

学者为繁体字正名

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何寄澎说, 许多中国古籍经典非简体字所能替换,书法之美更非简体字所能呈现;中国文字结构并非凭空杜撰,而是缘自六种法则,即古人所称的“六书”,亦即文字结构的基本法则,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文字学者认为,标准中文字应称为“正体字”,繁体字是中共对标准中文字的“污名化”,因此对大陆倡导、通行的文字,应称为“简化字”而非“简体字”。台湾通用的标准中文字,是沿用祖先流传下来的正统文字,并未增加一笔一画,因此该称为“正体字”。

简化字的兴盛是政治力的介入

微言文章认为,简化字的兴盛崛起的真正原因是政治力的介入,中共强制“破四旧”,毁道统,而不是决于民意或学术的研判。

如果一律使用简化字,很显然的,未来将对象形、指事、会意、内涵优美的中国道统文字产生重大的影响。

学者认为,大陆使用的字体应称为简化字而不是简体字。台湾铭传大学应用中文系教授蔡信发指出,简体字与简化字的不同在于:简体字是自古以来因应书写方便而自然演变成的文字,简化字则是由中共“强化系统、臆造新体”而成的,不应将这两种名词搞混。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吕武志说,中国文字沿自六书,简体字历代都有,但像中国这种简化法却混淆了文字的本意和美感。

简化字易造成语意混淆

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副教授吴东英表示,语言文字总是不断演变,并趋向愈来愈简单抽象,但文字过于简化可能造成语意混淆,例如“头发”和“发财”,简体字将“发、发”简化为同一个字,抹煞了不同的含义。

“东”:描述了“旭日东昇”,欣欣向荣的美好。简化字“东”没有了“日”,那就是“没有光彩”、“暗无天日”。“爱”:没有了中间的“心”,没有心的爱,那就是虚情假意。

汉字是神传文化

鹄章的“中国文字、预言与神传文化”中说,中国原始的象形文字是由黄帝的史官仓颉所造,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

文字内有神的讯息,这个观念在历史一直保存至近代,过去在民间有“敬字亭”设立,纸上一旦写上文字,不能任意弃置,不用字纸、书册就送到敬字亭内焚化,在台湾还有这类现代人认为的“民俗”遗迹。

中国文字内藏的音韵、形符、意象,贯穿着高层高间。文字的命理,连笔划都有玄妙在其中,用错了,天地人格跟着错位就失去准度了。

中国的文字一直许多神奇现象,出土的甲骨文,殷商帝王以文字与神沟通,文字具有超越时空的能力与特质。

中国的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桥梁,也是精美的艺术作品,文字研究人员称“一个汉字就是一个博物馆”。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台湾醒狮团将为达拉斯带来不同的亚裔传统月
余光中:文化台独绝无可能
全美中华文化常识比赛八月举行
让学生掌握前人事迹 云县义峰高中打造中华历史人物步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